论文无忧网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
栏目导航 英语 对外汉语 汉语言文学 代写论文
当前位置: > 语言论文 > 汉语言文学 >

子夏对儒学传播贡献初探

一、子夏简介

子夏,生于公元前507年。他姓卜,名商,字子夏,春秋末晋国温人(今河南温县),“孔门十哲”之一,孔子比较欣赏。《论语》中提到子夏23次,仅次于子路(47次),子贡(44次),比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还多6次,(1)子夏小孔子四十四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的佼佼者,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被孔子许为“文学”科的高材生。子夏为学时,因常有独到见解而得到孔子赞许“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2)但孔子也曾告诫子夏:“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3)认为他在遵循仁和礼的方面“不及”。孔子去世后,子夏至魏国西河讲学,并开创了著名的“西河学派”,还做过崇尚儒学的魏文侯的老师,有“魏文侯以师待之,卫以子夏为圣”之说。子夏晚年,丧子失明,离群索居。子贡评价“学以深厉以断,送迎必敬,上友下交,银手如段,是卜商之行也” (4)唐玄宗时,他被追封为“魏侯”,宋代时又加封为“河东公”。 paper51.com

二、性格和为人态度决定论

paper51.com

司马迁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二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5)子夏进入孔门不久,便以其特立的言行、独到的见解以及迥然的风格成为孔子门下成绩卓越的一位人才。孔子门下弟子众多,“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6)子夏是较有成就的一员。与孔门其它弟子相比,子夏在行为言论、思想作风乃至对儒学的贡献等方面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有其显著性格特点。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子夏最大的性格是勤学好问,善于思考。子夏能够在儒学传播中大加赞赏在于他刻苦好学,勤于思考的精神。子夏对于《诗·卫风·硕人》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苦思不得其解,于是便向孔子请教“何谓也”,孔子对子夏很了解,便以“绘事后素”来点拨,一步步指导直到他开解。聪颖的子夏随即悟出“礼后乎”的道理,孔子大为惊叹和赞赏。《礼记·孔子闲居》记载子夏请教君子如何为民之父母的相关知识,不仅得到了“何以为民之父母”的知识详解,而且知晓了“五至”、“二无”、“五起”、“三无私”、“二王之德”等一系列更广的知识。孔子有句名言说的是“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光有勤学还远不够,还需要进行学习之后的思考。只有充分把学和思结合起来,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细致的领会和吸收,才能将其变成自己的东西。子夏进入孔门学习求知,在老师的循循善诱,谆谆教诲下培养了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他总是善于思考,对老师教过或他自己读过的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子夏这种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学习态度,使得他能在记诵典籍之外,对经书中的内容有所领悟,并能作进一步的解释,从而能在经学传播方面独树一帜,作出孔门之下他人所无法比拟的卓越贡献。

copyright paper51.com

子夏第二个性格特征是勇武善言,有理有节。这也是孔门弟子中独特的。孔子有教别类,收徒众多,每个弟子性格各异。有安平乐道,积极进取的颜回;有孔武有力、刚勇鲁莽的子路;有骄傲自大,骄横拔赫的子贡等等。“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唁”,(7)子夏虽不像子路那般刚勇鲁莽,但他们都言语豪放,心胸宽广,乐观向上,孔子每次心情烦躁甚至郁郁不欢时,如有任意一个在孔子身边,孔子就会觉得志通意顺,身心怡然,烦恼全消。子夏是一个性格刚勇耿直并且善于言谈的人,他活泼开朗,热情大方。语言风趣幽默、有理有据,行为举止潇洒自如,而且充满了智慧。同时我们可以从《孟子公孙丑上》中看出子夏善“养勇”。他言辞简练、语锋尖利,具有“语不惊人死不休”那般架势,也不畏俱于公孙捐的雄武有力、仗剑直呼。难怪子游在责怪子夏弟子这种特性时遭到子夏竭力反驳。子夏善言还有一条证据就是曾经为孔子聘往楚国打前锋。可见子夏这种善于“进退、应对”的特长适用于各种场合,他独特的勇武善言,有理有节性格为其在孔门稳定的地位打下基础。 paper51.com

子夏最独特的第三个特征是“正直坦率、直言不讳”。孔子去世后,子夏到魏国西河讲学,当时崇尚儒家思想的魏文侯成为子夏的弟子,子夏在教授魏文侯的过程中,并不因为文侯为一国之君而有所保留,他多次指出国君错误,但文侯没有责备他反而更加敬重他。在那个时代,唯王至上,百姓对王只能毕恭毕敬,说一不二。但子夏勇武善言,坦率真挚却赢得了尊重,足见他的人格魅力之巨大,子夏能够大胆指出国君的错误并且提出批评,充分说明他与魏文侯的师生关系非常亲近,文侯能够虚心求教,也说明他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和对子夏本人的敬重。对子夏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意志更加敬仰爱戴,为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而折服。这些举动为子夏在魏国的教育事业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后来以子夏为首的西河学派很快便声名显赫,吸收并培养了大批有用之士,为魏国的政治和军事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与魏文侯的大力支持是息息相关的。子夏这种知无不言、敢说真话的学者作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后世的许多志士君子都传承了这种品格,成为中华民族在崎岖前进路途中倔强的脊梁。子夏这种坦率直言和临危不惧之气节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志士。

copyright paper51.com

子夏性格中最不可忽视的是 “好论精微,注重小节”的特征。在孔门诸多弟子中,最可同子夏相比较的是子游,因为他们在文学上有共通之处,是“上下智人”。同为文学高材生的子夏和子游,从思想上来说,他们俩最大的区别在于:子游主张要从大事着眼,继承儒家大本,注重“上达”功夫,所以他在礼制的维护和发扬方面贡献卓著.而子夏则注重“下学”功夫,注意从小事细节出发,教授时也多着眼于繁琐的礼仪小节。子游在仪礼方面比较精通,子游常喜欢通过礼节来教育别人。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康有为《论语注》引郑曰“小道,如今诸子书也。”他说“皆有所明,而不能相通,非无可观,致远则泥矣,故君子不为也。百家众技,凡有立于世者,其中各有精妙,有可观览,凡人自可学之以致用。但若欲经世立教,致之远大,则耳目鼻口,皆有所明而不能相通,不如孔子之大道。” (8) http://www.paper51.com

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己超越孔子原来的思想,这是对孔子思想的拓展和提炼,是儒家思想在经国治世方面的重大理论突破,也是前期法家在用人方面的主要指导思想,对后世的选举贤能、人才考察都具有深刻的参考意义,充分体现了倡导者的远见卓识。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9)强调务学的重要性,反对从事农圃医卜等末业,子夏则振振有词地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10)认为这些底层行业支撑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的支柱,也是真正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孔子告诫他“儒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是指子夏平时过分注重细枝末节,反倒忽视儒家经世大道。但孔子又认为“各其所能”。孔子并没有看错人,子夏在学术方面的特长,影响和教导了一大批人,儒家经典通过文本以及口头传诵等方式为许多人所熟知。经历了秦朝“焚书坑儒”的浩劫之后,儒学在汉代却能够枯木逢春,并且很快枝繁叶茂,完全是子夏一派的功劳。子夏善于从点滴入手,从细节着眼。这是每一位学术研究者所应具备的,细节决定成败,如果没有细节上的好论精微和注重小节,子夏是不具备传播儒学导夫经路的资格。传经这个过程曲折且艰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行,所以要求传经者具备很多优秀品质才能完成此重任。

paper51.com

子夏在学术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不仅有个人独特的性格因素,而且与他的为人态度 也息息相关。子夏的为人处世风格主要体现在谨慎的交友观上,他认为“交友之美,在于得贤” (11)孔子经常教导弟子:“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12)“道不同,不相为谋” (13)子夏的交友观并不仅限于结比自己优秀的人,而且主张在与他人的平等交往中双方都从对方身上学到所需要的东西,共同进步,实现双赢共进。子夏这种互惠互助的交友原则使他赢得了良好的人脉,他不仅在孔门中受师器重,受同行的尊重,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出了孔门,在社会上也受人崇敬有加,有自己的一片天空。子夏之所以不断自我完善,并一步步走向成功,关键在于他看到了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这正是吸取了孔子的训导“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4)的结果。这是孔子鉴于君子对自身的德行举止的要求,君子所交之友,也必须是礼仪精英,儒学模范。只有这样的朋友,才能让我们自己见贤思齐,有道而正,才能成为合格朋友。但子夏在此方面提出“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坚持在大的基本原则方面不能出错,而在小事小节上稍微有点差错是允许的。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子夏在孔子交友原则“无友不如己者”的基础上所行“好与贤己者处”,(15)二者实质相同,都是要经常与优于自己的人相处,取长补短,乐于助人 。所谓“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16) copyright paper51.com

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作为一位为儒学后续传承的研究者,子夏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迥异的人生态度,因此他成功了。在孔门里,他以独特征服了众人,以能力证明了自己,从而使他在孔门的地位愈来愈强。他所具备的这些性格为其在儒学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道是“成材先成人”。有什么样的性格走出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正是因为子夏在求知过程中培养了这些性格才进而胜任了传经这一艰巨,也只有具备这些性格的人才会创造非凡的人生。从性格中可以窥视一个人的未来发展趋势。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这个道理。子夏具备了它们,它们集子夏于一身。他在后来的学术研究,儒学传播中形成了一以贯之的人生成人成事之道,子夏的性格决定了做人处事的态度,我们都应该明白:如果一个人不具备一些优秀的品质,那么很难历练出内质,也就成就不了大事,况且子夏所走之路是“此路不比彼路”,这是一段历练人心智的心路过程。传经之路工程何等巨大,任务如此艰巨。传播的个人人格若没有相当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良好的习惯,没有细致的治学态度,那么儒学思想的传承将因人受阻而脱节。而今,儒学思想的血脉延续至今仍不绝不息,与众多的儒学热爱者的努力息息相关,而子夏作为传经中小小的一环,却因优秀的内质为传播打劳了基础,画上了完美一笔,书写了一段精湛的历史。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分隔线----------------------------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