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我的菩提树》是张贤亮理性面对历史并对那段历史进行远距离反思的代表作。作品通过不加改动的日记以及对日记注释的方式,讲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西北某地那些有罪和无罪,甚至更多的是无辜犯人被强制劳动改造的事实。那里充斥着饥饿和残忍,虚伪和清醒,自私贪婪和死亡。在血泪面前的“麻木”,正是因为有了血泪的浸泡。这是作者用一个知识分子特有的对生命的执着和对命运的顽强抗争,用自己的灵魂和血泪为我们留下的具有自己独特创作风格的作品,表现出作者经历苦难之后的成熟。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一、《我的菩提树》的创作背景、目的及其体例特点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1957年7月,年仅21岁的张贤亮因创作抒情长诗《大风歌》被打成了“右派”, 加之他又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 因此从1958 年到 1976 年的十八年间, 他经历了两次劳教、一次管制、一次“群专”、一次关监, 经过屡次批判,以后又在不断的政治运动中几经沉浮,可以说是有过从死人堆里活过来的奇迹。作家张贤亮曾说:写这些痛苦的往事,无疑是用尖利的锯齿又来回自我折磨了一把。在谈到为什么要记录下这段屈辱的历史时,他指出: copyright paper51.com “历史和人的生命都不会白白地、毫无痕迹地消失, 然而,现在有许多人仍然不仅不敢面对现实,而且不敢面对过去,我就觉得应该将这本真实的日记公之于世,并且要详加注释了。”(1) http://www.paper51.com
《我的菩提树》以20世纪中叶的中国社会为背景,这部作品写的仅仅是作家在长达二十多年艰难岁月里的其中几个月在身、心两方面的感受。在特定的时代下,个人命运和整个国家的运行状态密切相关,当时部分个人及家庭问题差不多都被无限上纲、扩大化,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大批的知识分子无辜受难蒙冤,遭遇了惨痛的个人历程。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作者因“政治错误”屡次受到批判,并被“流放”到一些偏僻、荒漠的劳改农场,在失去人身自由的状态下接受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来自政治方面的双重压迫,特别又加上三年全国性的自然灾害,在死亡的不断威胁下,他和众多的“知识分子犯人”一样,逐渐丧失自我,身心逐渐枯萎、麻木,基本没有人格尊严可谈,唯有在忍辱负重中姑且偷生。 copyright 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