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 我国语文教学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孔子授学,到各朝各代书院、书簏的兴盛,夫子讲学已深入孺子的骨血里。从孔夫子提出“因材施教”,到现代教育家陶行之提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的倡导,我国的语文教育已积淀了不少良方,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被誉为世界第一部教育理论专著的《学记》,便是出自《礼记》中的一篇教育理论专著,当中尤其精彩的是关于教与学辨证关系的论述,即“教学相长”等理论。这些都是古代教育理论的经典。 copyright paper51.com 但近二十年间,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加之分数至上的不合理制度,使得语文教学模式单一、僵化,语文学科失去了它本应有的趣味性和鲜活力,语文课堂变得生硬,枯燥乏味,实际上已成为考试和分数的附庸,重教不重学,甚至是“填鸭式”的教学,把学生当作电脑“储存器”,老师只管敲键盘按程序输入。造成了老师为考试和分数而教,学生为考试和分数而学的局面。尤其是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以往人们认为训练阅读只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因而,大家所关心的,只是揣摩命题者的意图,要如何写作才能拿高分,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更是如此,至于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美感及独特思考和感受,学生不去领会,更不用说积极主动的去阅读文学作品了。如此局面,是由于人们对阅读教学的重视不够等原因造成的。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针对这些问题,许多专家学者经过探索、讨论和研究交流,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基层的教育实施者也积极变革观念、锐意创新,再加上素质教育的推行,一些问题确实得到很大改善,虽然到现在仍还未能真正摆脱那些旧传统、旧模式,但是大胆而创新的实践也为我们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而且我们的改革步伐也还在与时俱进的进行着。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因而,笔者认为,要使语文教学走出困境,其要点之一,便是应还原阅读教学的本来地位,把阅读教学看成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重新构建语文教学新体系。 copyright paper51.com 一、阅读的地位和价值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在2003年4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新调整的阅读教学目标为: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多种文本的阅读、具备一定朗读水平及鉴赏能力,陶冶情操,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结合素质教育,更注重人文精神,以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已不再是语文教学的附庸,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强调的是阅读者的主体意识及主观能动性,培养阅读兴趣、综合提高阅读能力,使阅读真正成为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劳动。而这些的关键,在于确立阅读的核心地位,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