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二)、清代山东书院概述 copyright paper51.com 清代山东书院以其自然发展情况,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即受清政府压制的顺治时期;在清政府积极的书院政策支持下急剧发展的康雍乾时期;书院日益腐败的嘉道咸时期和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而最后废止的同光时期。 copyright paper51.com
清朝入关以后,由于书院讲学活动会激起知识分子的反清思想,危及清王朝的统治,清朝廷曾对书院加以限制。顺治年间,下令“各提学官督率教官,生儒务将平日所习经书义理,着实讲求,躬行实践,不许别创书院,群聚徒党,及号召地方游食无行之徒,空谈废业。”(4)为了满足人们的文化要求,清政府规定:“每乡置社学一区,择其文义通晓、行谊谨后者,补充社石,免其差役,量给廪饩养赡,提学按临日造姓名册申报查考。”(5)在清朝政府的压制下,终顺治一朝,山东无一所新建书院。顺治后期,清朝统治逐渐巩固。出于笼络汉族士人的政治需要,清朝关于书院的禁令有所松动。如顺治十四年,清政府应巡抚袁廊宇之请修复衡阳石鼓书院。受此影响,山东的邹平伏生书院(十七年)、益都云门书院也渐次恢复。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到康熙中后期,由于多民族国家已基本形成,封建统治基本稳定。为了笼络一些地方上的知识分子为封建政权服务,清统治者解除了对书院的禁令,允许并提倡各地官员设立书院。康熙二十五年,颁御书“学达性天”匾额,御纂日讲各经解义、经史诸书给白鹿、岳麓二书院。六十一年,又颁御书“学道还纯”匾额于苏州紫阳书院。东巡曲阜,还专为济南白雪书院题额“学宗洙泗”。这样,康熙间,山东前代书院如沂水闵子书院、掖县东莱书院等纷纷修复或重建。与此同时,莱芜正率书院、济宁讲德书院等新建书院也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至康熙末年,已有三十一处。连同修复重建前代书院,此时山东书院将近五十所。山东书院走出了明末以来的低谷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雍正皇帝即位后,为了加强自己的专制统治,一度改变康熙皇帝的书院政策,决定“令各省生祠、书院为义学,延师授徒,以广文教。”(6)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官员呈请设立书院,他也严加拒绝。但是由于社会秩序稳定,经济文化发展,山东各地的书院仍以康熙时的平均速度继续增长。到雍正十年时,各地所建书院已有莒州城阳书院(元年),德平甘露书院(四年),聊城光岳书院(五年),益都宏远书院等五所。到雍正十一年(1733),雍正皇帝经过权衡,放弃了原来消极限制书院的政策,而改为积极扶持并严格控制。皇帝亲自下谕,让各省设立书院,明令书院由封疆大臣设置,由政府出资资助。这样就把书院纳入政府官方开办的教育机构,由明代民办演变为清代官办。于是各府州县纷纷兴办书院。山东巡抚岳浚于济南建泺源书院,以为全省士子肄业之所。受此影响,雍正十三年,峄山县也建起了峄阳书院。 copyright paper51.com
乾隆皇帝即位后,对于书院建设更加积极。乾隆元年六月,他再颁谕旨,提高书院在各地教育机构中地位,认为他们“实即古代侯国之学”,应为一方教育和学术研究之中心,并要求各省督抚加强控制,慎选山长、生徒:对于其中优秀师生,“酌量议叙”、“荐举一二”,以示鼓舞。(7)他下令修复京师金台书院,并多次向各地著名书院颁赐书籍、银两。累次巡幸,也从各地选拔书院高才生加以考试,授予官职。在乾隆皇帝的带动下,山东书院建设出现了高潮。不但元明和清初旧有书院普遍修复、拓建,而且新建书院也空前增多。终乾隆一朝,山东新建如宁海州牟平书(五年)、潍县思乐书院(五年)40多处书院,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受此影响,不少社学、义学也通名书院。 paper51.com
此时,山东书院不但数量众多,而且还以资金充裕、规制完备和学术研究成就卓著而著称。以资金而言,各地每建一书院,大抵皆由官员捐廉,绅衿摊款,并以所入置田收租或发商生息,有的则将所入存入公库“由绅董支用报销,不假于胥吏”。(8)由于社会富庶,资金征集较易,不少书院都有数顷田地和千两以上现银。因为资金充裕,修晡优厚,乾嘉以后,不少名师如沈起元、武亿、徐松、桑调元等被招致山东各书院讲学,同时也培养出了象周永年等一批学术研究有成的学者,对当地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活动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