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人们为了对地理事物加以区分而约定的一种语言代号,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它是人类社会出现后才产生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由少到多,由简到繁,传播范围也由远而近,由小到大。因此,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中所给出的地名,必然带有民族的、历史的、甚至阶级的烙印。如先秦时代华北大平原上的“丘、陵、阜”命名的地名很多,反映了当时地貌起伏不平,人们可择高地而居中以避洪水泛滥;春秋地名称“氏、父”者甚多,说明当时还存在氏族组织残余。古代的地名往往随着部族的迁徙,可据此探究部族迁徙的路线,同时也可看出氏族分布的情况,汉代就有很多地名直接以民族名为名。[1]恩格斯曾经认真研究了英国地名,从中发现了古罗马帝国入侵英伦三岛的痕迹。在《论日耳曼人的古代历史》等光辉论文中,恩格斯十分重视地名的证据,把它作为“现在仍然生存着的方言”的最主要的部分[2]。看来,地名是语言中最具生命力的一部分,它是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的良好指示物。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本文将试着通过对某某汉族地名中出现较多的地名(以1985年编纂的《某某市地名志》中的地名为主)进行分析,来呈现其蕴涵的一些文化信息。 copyright paper51.com 一、文化内涵的界定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对于“文化”一词的来源:《辞源》释为:“文治和教化”,引用汉朝刘向在《说苑?指武》中的“江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是我国典籍中最早出现“文化”这个词语。在《辞海》中解释文化一词时,注明为:“①通常指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专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为之相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②泛指一般知识;③指中国古代所谓文化和教化。”[3] copyright paper51.com
对于“文化”一词的定义和涵盖,20世纪人们对其的争论导致了将近200种文化定义的出现。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萨丕尔说:“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另外一位人类学者戴乐尔也说,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和,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一个人以社会一员的资格所获得的其他一切行为习惯。”他们都强调了文化的精神方面,当然,文化除了有精神方面的内容外,还包括物质文化。日本学者水野佑就指出:“物质文化不是文化本身,而是文化行为的产物。但因为存在着非物质性文化,而它的前提是存在着物质性资料,所以把物质性要素从文化范围内排除出去是坏可能的。因此,现代的定论认为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美国人类学家克鲁柯亨认为文化的确切含义是指:“整个人类环境中由人所创造的那些方面,既包含有形的也包含无形的。所谓‘一种文化’,它指的是某个人类群体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整套的‘生存式样’。” paper51.com 可以看出,文化不是一个狭窄的范围,它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含有两大主要成分――物质的和精神的,文化的现实即存在于这两部分的关系中,偏重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完整的。所以应该把文化看做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4] copyright paper51.com 二、影响某某地名命名的因素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地名的起源是非常复杂的,大体说来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历史因素两大类,。影响某某地名命名的因素也不外这两大类。 http://www.paper51.com 1、 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地理方位、地理位置、地理事物的特点、区域特征等。据《某某市志•民政志》中地名普查记载:在普查的10231条现行地名中,以山水地貌得名的地名有4542条,占总数的44.39%。可见,这是影响某某地名命名的重要因素。其中受地理方位影响命名的较为明显,主要使用的方位词是上、中、下、南、北、东、西、前、后。如:上金官营、中金官营、下金官营、北城、南门街、东营、西营、前所、后所等。受地理事物的特点影响命名的也比较多。如:菜园、响水、刺桐关、椒园、黑村、葫芦园、热水塘、燕子窝等。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2、 社会历史因素。包括反映当地开发和垦殖的历史、纪念历史人物及其他、以当地聚居的部族或民族命名、地名的复合现象等。据《某某市志•民政志》中地名普查记载:以姓氏、人名、族称、古迹、历史事件等得名的地名各数百条。可见,这是影响某某地名命名的重要因素。其中以反映当地开发和垦殖的历史和以姓氏命名的较多。如反映当地开发和垦殖的历史,中卫、右所、中所、黄官营、前卫营、宋官营、小右所等。以姓氏命名的如:张村、冯井、王棋、许家湾、金家边、邓山嘴、刘官营、任家边、康井等。 http://www.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