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歌场文化语境概况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中华文明的源头是多元的,底蕴是深厚的。黄河上下、大江南北、珠江两岸、滇池之滨、长白丛林、西部莽原、金沙江岸……都曾经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自古栖息于这些土地上的各民族先民,在自身独特地发展的同时,又在相互交流、吸收和融合,共同建构了中华民族一体多元的文化格局,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五彩缤纷的民族文化。其中,产生于西南地区这片神奇沃土上的各种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体裁和作品,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学大观园中别具特色的一朵奇葩。 http://www.paper51.com 西南少数民族,是包括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广袤的土地上自古繁衍生息着的三十多个少数民族,她们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圈。该文化圈内的各少数民族,虽然源于几个不同的原始族群,分属于旱作、稻作、旱作兼营畜牧等诸种经济文化类型,分别处于不同的具体地域环境,但在历史上各民族长期共处、互相依存,产生了历史久远的文化交流,因此,西南各个少数民族在文化上既有某些相同性质的特征,又保留了自己的鲜明特色。这些西南少数民族包括:藏、彝、壮、布依、侗、瑶、白、土家、哈尼、傣、傈僳、佤、拉祜、水、纳西、景颇、仫佬、阿昌、普米、怒、德昂、京、羌、布朗、毛南、亿佬、独龙、基诺、门巴、珞巴,以及回、蒙古等少数民族。(1)由于社会、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等诸多限制,加上某些历史的原因,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表现出社会经济文化的总体发展水平普遍较低,而且各民族之间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这样,西南这块神奇的地域范围内由于少数民族繁多,经济文化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内部各个民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又呈现不平衡的错落格局,这就使得西南地区成为了多元民族文化的宝库,从学术史角度看则成为人类“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一部活的人类文化史”。(2) paper51.com 西南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其在纵横交错的山系、水系的分割下,形成了气候炎热的坝区,气候温和的半山区以及高寒的山区。这种垂直分布的地貌、气候特征,呈立体状态的植物分布,又使这里形成多维立体文化:坝区稻田文化、半山区的稻作——杂粮文化,及高寒山区的杂粮——畜牧文化。就西南地区的民族文化来讲,以自然环境来划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块:山区文化和平坝文化。山区文化以哈尼族、彝族、独龙族、佤族、基诺族、怒族、傈僳族等为代表,由于自然环境的严峻艰难,其文学就表现出一种粗犷、刚健、朴实、厚重的风格,较少瑰丽的色彩和浪漫的气息,如佤族的猎歌,语言豪迈,风格刚健,充满对人的力量的肯定,对英勇顽强的精神的赞颂;平坝文化则以傣族为代表,由于处在亚热带河谷平坝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其文学也就充满一种浪漫、柔美的风格,想象瑰丽、纤巧委婉,具有一种田园牧歌的味道。(3)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