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另一个人物塑造更是与小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电影中的祝鸿才,似乎是一个浪子回头的角色。当曼璐死后,家道败落。他家保姆张妈跑来找曼桢,希望她能代为照顾一下正在发猩红热的荣宝(曼璐的儿子),一个全景镜头,病中的孩子胡乱的叫着“妈妈”,张妈纠正道:“她是你二姨”,荣宝慢慢伸出小手,抓住曼桢的手,荣宝脸上露出天真的笑容,镜头一个转接,曼桢欲言又止。这时镜头切到门口,祝鸿才提着菜篮,佝偻着进来,看到曼桢,解释说:“本来是要送医院的,可是医院费用太高”,影片用了一个顺接镜头,曼桢在屋里打扫卫生,而祝鸿才在厨房里准备晚饭,这完全是一个和谐家庭的组合。吃晚饭时,祝鸿才殷勤的夹菜给曼桢,夜里,不怕天寒地冻,起来照看孩子,向曼桢忏悔:“以前的事是我不好,别再恨你姐姐了”。第二天当曼桢醒来时,他已经买好早点,很细心的用碗盖上。然而小说中的祝鸿才却是一个投机商,根本不知道情为何物,感情被他当作逢场作戏的工具和情欲交易的砝码,当他得到曼桢后,他“对她非常失望了。从前因为她总好像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想了她好两年,就连到手以后,也还觉得恍恍惚惚的,从来没有觉得他是占有了她。她一旦嫁了他,日子长了,当然也就没有什么稀罕了,甚至于觉得他是上了当,就像一碗素虾仁,看着是虾仁,其实是洋山芋做的,木木的一点滋味也没有。”(7)小说的塑造与电影的演绎是截然不同的,电影中的祝鸿才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善的一面,小说中的祝鸿才却是另人发指、憎恨的,但就是这样鲜明的人物在电影中却得到了缓释,以至观众对他的恨意达不到小说的程度,这样的改编减弱了作品对于男性丑恶面的揭示。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