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苏轼诗《和子由渑池怀旧》和辛弃疾词《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来对比赏析,苏轼将人生际遇描述成一番风雨只是在人世偶留印记的纷飞鸿雁,辛弃疾则将自己描述成一个漂泊他想的游子,欲学张季鹰辞官归去,而想想自己尚未建功立业,又一遍遍的将“吴钩看了”,将现实与内心的激荡碰撞写的入木三分。 http://www.paper51.com 二、苏轼将人生的机遇加以诗化,在处处不融的社会中搏击风雨,直面惨淡,一蓑烟雨任平生,在苦难中吟啸徐行。辛弃疾则更敢于直面惨淡,他的词句有散文般错落的文字,更如同散文般处处迸发激情的情感,在风雨如晦的历史面前,他于惨淡中直面人生。 paper51.com 从两者的艺术手法来看,苏词有诗化的倾向,使词的审美价值上升到崇高的境界。以苏轼的《浣溪沙*春情》:“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等待愁绪在旁人看来正是不可忍受,面对离愁别绪的人总是伤感无法自拔。这首词中,苏轼表面上也是在写离愁,没有传达讯息的鸿雁,只有使人愁的鹧鸪声。而词人的情感并不是无可排泄的,他没有言说此情无人可知,而是浪漫的认为“此情惟有落花知”,一句话就将话赋予感情,能了解自己的离愁别学。同时也正是表明自己不是孤独的,了解自己心中块垒的人还有这偏偏落花。正如陈师道言:“呜呼!风韵如东坡,而谓不及于情,可乎?公雄文大手,乐府乃其游戏,顾岂与流俗争胜哉。”“苏轼的人生苦难意识,则更带有独创性,并由此形式,他人生道路的另一条基线,在中国文人的人生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⑷且其生动的景物描写生成雄宏壮阔的画面,所能宣泄的激情与义愤,往往以不可遏阻之势表现理想与抱负,以及理想与抱负难以实现的怅惘,也显得那么自然与雄放。放逸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所体验的人生,常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这种渗透人生感悟的情愫,从激越的冲动终归于深沉的平静。华丽典雅而又高傲不羁的语言风格,以及其背后所隐藏的佛老思想,使其本来故作矜持的态度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大度。把喧哗与骚动的人生看作一场大梦的喟叹,超重低音的穿越,打破时空的樊篱,与遥远的圣哲一起,在宇宙中共鸣。从美学上看来,苏轼的鸿正式“传达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谓。尽管苏轼不断的进行自我安慰,时时显出一副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鬓微霜,又何妨’……其中深深的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⑸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