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小说创作初期(1932年—1933年)(13),就展现出人们对生命的漠视、摧残、轻贱、毁灭,从生到死都未能有清醒的生命意识。《王阿嫂的死》中王阿嫂的丈夫被地主阴谋烧死,王阿嫂怀孕下地干活,因为不太利索就被张地主猛踢了一脚,导致她流产而死,新生下来的小孩不到五分钟也夭折了。生辰是多么容易变成死刻呀!孤儿小环(王阿嫂的养女)的母亲被张地主的大儿子胡琦强奸后气愤而死,小环受尽折磨,伶仃漂泊!从这样的“生”与“死”中可以看到人们的生存状态,“他们的生命就像被风吹蔫了的野花野草,随风俯仰”。(14) 此外,《哑老人》中的小岚因偶尔回家送食物给她的哑爷爷被女工头活活打死,《叶子》中因人情冷漠导致莺哥在没有药医治的情况下病死…… 无人控诉残害生命的元凶,人们的生命意识是何等的浅薄! http://www.paper51.com
萧红小说创作的发展期中(1934年—1936年),最有力的代表作要算《生死场》了。萧红抓住了东北农民对于“生”与“死”的盲目态度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剖析,传达出她对农人们的生存状态、生命价值的思考。“她把一片失去了的土地喻为生死场,以忧郁的眼光凝视这片土地上平凡百姓如野花野草般任遗弃,任践踏的‘生’与‘死’,如死水一般凝固、愚昧、苟活的生活方式、生命形态,如‘死’般‘生’,比‘死’更不如‘生’……人们死于生产,死于蚁虫般的繁忙和传染病,更多的是死于不该死去的人类对于自身对于他人的冷漠、暴虐和毫无主张、浑噩的‘死’和无聊寂寞的‘生’”。(15) copyright paper51.com 《生死场》中的有关“生”与“死”的描写,首先是在人与动物互为背景的审美思考中展现的。“在乡村,人与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16) 人的生产和动物的生产一样的频繁,人的形体和动物的形体一样的肮脏,男人对女人只有动物本能的性发泄,没有“爱”的存在。活着是为了觅得食物,将要死亡,却从不追问生命的限度。人的生命意识和动物极其相似。不光如此,死亡变的相当的平常,比如用稻草束扎着胡乱扔弃在荒野中的孩子随处可见。老王婆三岁的孩子摔死在铁犁上,但老王婆看看眼前的麦田便继续干活,没有掉一滴眼泪。对自身生命的极端寡淡、漠视的同时,农人又对土地、牲口、农作物极为重视,远甚于人类的生命。“农家无论是菜棵,或是一株茅草的价值也要超过人的价值”。(17) 如此异化了的生命意识,实在让人心寒!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其次是女性生存世界中的“生”与“死”,无数女性惨死于生育、疾病、虐待、自残…… 如《生死场—刑法的日子》中,便是以春天母狗生小狗、母猪生小猪开场,接着就是一个年轻的产妇的惨叫,“赤身的女人,她一点不能爬动,她不能为生产再挣扎最后的一刻”,(18) 而男人每遇女人生产就撒野,就发疯。他们不许女人叫,用长烟袋投向女人,向女人泼水…… 生命的诞生成了一种罪行!无数的产妇就这样在虐待中难产而死。萧红对农人们愚昧、残忍的生命意识的展现,“控诉了来自男权世界的伤害使乡村妇女永远难逃令人战栗的灾难,使女性正常的人性受到压抑和扭曲,也使生命的个体价值被无情的践踏。”(19)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