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无忧网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
栏目导航 英语 对外汉语 汉语言文学 代写论文
当前位置: > 语言论文 > 汉语言文学 >

论儒家“礼乐”思想对白族本主崇拜的影响

传入白族先民之中。东晋时期,儒家的父慈子孝、仁义道德等观念已被白族先民的贵族阶层运用自如。南诏之民是“人知礼乐,本唐风化”。(4) copyright paper51.com

随着儒家思想在社会生活中地广泛发展,白族本主崇拜吸收、融合了儒家思想的诸多精华。在强大的道德规范和舆论维护下,通过人们自身修养的提高,塑造出白族人民里仁外乐的良好民族性格。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儒家思想影响的渐渐深入,本主崇拜从最初单一的自然本主,发展为多神崇拜,还出现了英雄本主、帝王将相及祖先本主、民间人物本主、外族人物本主等等。 http://www.paper51.com

儒家“礼乐”思想对本主崇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祀奉本主神的道德标准和信仰观念两个方面。儒家将上层建筑笼统地称为“礼乐”,更笼统一点可以简称为“礼”,简单地说,“礼”就是主流意识形态领域所推崇的道德准则和伦理观念,祭祀的对象必须符合礼的规范。《礼记·祭法》中说“大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本主崇拜中所祀奉的大多数本主神都具备了儒家所推崇的这些美德,本主神中法施于民者有诸葛亮、段思平、忽必烈等;以死勤事者有李宓、柏洁夫人等;以劳定国者有张乐进求、段宗牓等;能御大灾、能捍大患者就更多了,有段赤诚、杜朝选、张小三等等。白族人民将这些忠孝节烈人物奉为本主,反映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已深深植根于白族的思想意识之中,白族居民常常流传这样的俗语,“积金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积德遗子孙,则子孙终身受用也。”

http://www.paper51.com

白族信仰观念的本主碑文、本主寿诞祝文、本主经文、对联以及神话故事等文本性材料也大都反映了儒家“礼乐”思想的伦理道德观念。譬如洱源江尾《重建石岩本主庙碑记》记载了该村村民重建本主庙是为了彰显其本主吕公(三国吕凯)文治教化一方的千秋伟业,并表示后世一定要将礼仪之邦的悠久文化发扬光大。本主庙大多建于村庄中间或附近,庙前立有大照壁,庙内设有戏台、碑亭等,是全村人宗教祭祀、日常娱乐、节日喜庆的公共场所,也是对联、雕塑、绘画、建筑、书法等艺术荟萃之地。它在悠久的历史岁月里,成为白族村舍文化的教育中心,也是传统文化及社会信息的传播中心。

http://www.paper51.com

回顾秦汉以来的诸多大一统的王朝,对统治阶级来说,儒家强调没有种族之别,只有文化之别,重视“文治教化”在促使民族统一中的重要作用,以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显然是儒家思想和文化得以在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为传播的重要因素。同时,任何中国民间宗教也必须吸收儒家的伦理价值体系或者同这一体系中的诸多重要思想相妥协,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宗教如同儒家学说那样兼容并蓄,自成体系,适用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方方面面。本主崇拜也不例外,其绵延至今表现出来的旺盛生命力完全得益于它对儒家伦理观念的吸收和改造。正是由于本主崇拜吸取了儒家的社会伦理观念,才使得自己摆脱了原始宗教短浅与狭隘的桎梏,崇拜观念和体系因此得以补充进新的文化内涵,为白族社会一切道德生活、伦理准则提供超自然力的支持。本主崇拜的作用被牢牢地限定在为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施行于世提供超自然支持这一范围之内,其本身并不是伦理价值体系的来源,与其相关的所谓“本主经文”并不能作为制度化宗教的依据。

copyright paper51.com

------分隔线----------------------------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