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年),世界童话大师,一生写了一百六十八篇童话,创作历经43年,至今仍然受到全世界的尊敬和推崇。他的童话,“可以表现忧愁、幻想和希望,可以描绘森林、河流和海洋,可以作灵活多样的情节设置。一篇描写花朵和公主的童话,乍看起来只是一个和任何人无关的故事,可是对一个细心的读者来说,却揭示不同的,重要的多的东西。”(1)因为安徒生在创作童话的过程中,注入了他自身对生命的独特感悟与体验,对自身价值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思索。他把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真切而又生动地写进童话,用诗意的语言和忧郁性的笔调创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童话世界。 paper51.com 在阅读安徒生的童话时,我们不难发现,在他的童话中有不少作品都散发出了一股浓厚的悲剧气息。而正是由于这份悲剧性,使得他的这些作品(如《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雪人》等)更增添了一份浓厚的意蕴,使得作品的内容更丰富,思想更深刻。那么,在他的这些童话中究竟体现了怎样的悲剧性,又蕴涵着怎样的悲剧意蕴呢?要探究这些问题,首先就得从安徒生童话中悲剧因素的来源入手。 copyright paper51.com 一、 安徒生童话悲剧因素的来源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柯云路先生在他的《童话人格》中说:“有一种如泣如诉的忧伤和自我崇高感贯穿着最美丽的情感与可歌可泣的事迹,通常来自于童年时代种下的深刻情结。”(2)安徒生对悲剧的执着,源自于他独特的生命体验,源自于他对于残破社会的认识和感受。 paper51.com (一) 生活的坎坷 copyright paper51.com 安徒生从生活上说就是个悲剧,出身贫寒,外貌丑陋,“心比天高”的他从小就经常受到其他人的歧视和欺负。物质的贫乏和现实的社会环境,造成了他的抑郁与孤独的性格。11岁丧父,14岁就独身一人离开家乡,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追求自己的梦想。但严峻残酷的现实使得他的梦想一一破灭,直到后来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也一直受到身边上流社会与传统力量的嘲笑与讥讽。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社会的无情,生活上的不被人理解,使得安徒生在童话中不自觉地就会流露出长期以来产生的心理,这就是“悲剧意识”。 paper51.com
(二) 情感的困境 copyright paper51.com
《童话人格》中谈到:“心灵深处隐藏的情结是一种动力模式,一种能源,是一生都在左右人的神秘力量,是驱动一个人创作的动力源泉。”(3)正是经历了情感的困境,安徒生才会不厌其烦的演绎出守望中的绝爱。现实中,安徒生终身未婚,一生中的每次爱情都以失败而告终,都没有追求到完美的爱情。但是他“一生都未动摇过爱情的真诚与坚定”。(4)在他过世的时候,人们发现常年挂在他胸前的小袋里珍藏的是初恋情人在新婚前夕寄给他的最后一封信。实际上。安徒生对未实现的爱情理想化做了崇高的追求,正是他情感生活的坎坷不平造就了其幻灭爱情的悲剧情结。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