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不仅使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时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其诗艺“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其感情深沉多彩,执著率真;其思想博大精深,本于儒家仁义。大凡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理想道德因素,在大唐帝国由盛到衰特定历史转折条件下凝聚成为独具个性的杜甫精神与人格。因此,杜甫精神与诗歌成就具有“集大成”特点。所以,我们公认他的诗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copyright paper51.com
公元一千九百六十二年是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杜甫诞辰一千二百五十周年,就在这一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四位世界文化名人,杜甫名列其中。或许,人们早已习惯了从文学的角度去评价杜甫的一生,但那仅仅只是见其小而失其大,我们更应该透过其诗歌创作,从其诗歌看其人格、从其“平凡”一生看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再联系45年前的那场全球范围的纪念活动,去重新认识杜甫、走近杜甫。 http://www.paper51.com 一、杜甫与儒家思想的关联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唐代是一个思想比较解放的时代,在唐代,儒、释、道三种思想容许同时存在,他们交互影响、渗透,使思想界呈现出空前纷繁自由的局面。唐代文人的思想活跃而繁杂,王维修佛、李白好道。而杜甫的思想则是“一生却只在儒家界内”,“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1﹚始终以儒家思想为安身立命之本。 copyright paper51.com 1.儒家思想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性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以人本精神为核心。在先秦时代诸子百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思想与观念,他们的出发点在人,落脚点也在人,这是一种人本文化、人本思想,对中华历史、中华文化影响最为深远却是儒家和道家思想,它所不同的是,道家重视的是个体的生命价值,认为欲得到最高的成就,必须脱离尘世罗网,脱离社会,甚至连生命也要抛弃,才能得到最后的解脱。因此,道家被看作“出世的哲学”。而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世务,专讲道德价值,不愿讲、很少讲超道德的价值(例如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尽管后来王阳明把儒学发展到“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的程度,在唯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儒家学说总体上是实用主义的、现实的。它不像道家那样强调个体的生命价值,而是更注重群体的(一个家族、宗教乃至民族)利益。有人指出,由于中华民族的先民们生活在一个自然环境并不十分优越的地方(黄河流域),经常遭到以水灾、旱灾为代表的自然灾害的侵袭,所以,过于强调个体生命而忽视群体利益是不利于整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这样,历史自然地选择了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带上了浓厚的入世哲学的色彩。从而一部中华文化史,在意识形态的层面上,也就是儒家思想的发展史,而其它的思想则都是它的补充而已。杜甫就是这个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http://www.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