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金庸武侠小说之所以广为传唱,所谓“有华人的地方便有金庸的武侠迷”。他的气势恢弘、意境深远的描写;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情节;包罗万千、神奇优美的武功;俊男靓女、侠士佳人的爱情……所有这些都是其原因,因而使小说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浅者得其浅,深者得其深,使不同层次的读者有不同的消费需求。除此之外,金庸小说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他的作品适应了习惯于讲史、演义等题材的国人的审美要求,把事件放入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去进行演绎,为相当多的读者掌握了那些本该掌握的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知识。“金庸不仅仅是一个中国历史的讲解者,而是一个思考者。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分裂与统一、君权专制、个人崇拜、拉帮结派、社会道义与个人情仇、男女地位问题等都做过认真深入的思考,形成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⑴与金庸武侠小说融为一体的作者的历史观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反映了作者对祖国、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⑵这构成了金庸小说的独到之处。 paper51.com 本文要通过对金庸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等的分析,探究一下金庸的历史观,即民族史观、民本史观、英雄史观三个方面。 copyright paper51.com
一、民族史观 paper51.com 唐太宗曾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⑶的确如此,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原汉文典籍经常以华夏为核心,以汉族为本位,视中原汉族政权为“天朝正朔”,而把其他周边少数民族叫做蛮夷戎狄,加以蔑视。这种民族歧视政策,也正是经常性发生民族矛盾冲突的原因之一。而金庸作品恰恰就写辽宋金元之际、元明之际、明清之际,把这些民族冲突较为激烈的年代作为背景,但他突破了汉本位的束缚,以其独到的笔触去阐释那些历史。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一)以发展的观点看待民族问题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民族问题这个自古以来就敏感的话题却成为金庸小说成功的重大因素。金大侠之所以能在纷繁复杂的民族纷争中游刃有余,用其笔畅游南国、北驰大漠、东浮钓鱼、西履戈壁,是因为他突破汉族本位观念的束缚,在对待民族问题上没有厚此薄彼,对汉族和其他各族一视同仁,这体现出了金庸宽广博大的民族胸怀,真正在民族史观方面做到了“爱之如一”。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民族问题是在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是由于各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相互交往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利益不同等而引发的矛盾冲突或兼容吸收的现象,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相互排斥,相互吸引,相互斗争,相互融合。金庸站在一个历史发展的高度,突破狭隘的汉本位民族主义思想,以宽广的胸怀去面对各个民族,充分肯定了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paper51.com “回想一下,从春秋战国到秦朝统一,汉朝就大大强盛了。为什么汉朝会强呢?因为他们经过春秋战国、夏商周这许多朝代,把许多不同的少数民族跟我们汉人融在一起了。我们不把他当外国人,完全跟我们放在一起,所以我们民族强大了。……到隋唐时候,中国再一次非常强大,为什么会这样强大呢?据现在的考察,隋唐的强大完全是因为继续把匈奴、鲜卑、羯、狄、羌这些少数民族全部结合在一起。我们说李世民是唐太宗,我们汉人最伟大的皇帝之一。其实他的血统中从祖母到母亲都是有鲜卑人的血统,所以唐朝有许多作风都鲜卑化……”⑷ copyright paper51.com
反之, paper51.com “元朝是排斥我们汉人的,在中国建立政,把汉人放在第四等,所以阶级分明民族排斥,所以元朝在时间不到一百年就没有了,后来到了清朝,满清它吸取了这个经验教训,对民族不排挤了,汉人满人大家共享政权。它也接受了我们汉人的文化,所以满清后来就很强盛。”⑸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所以我们说金庸是以一种发展的民族史观去描写那些复杂的民族关系的,他的总体倾向便抛弃了所谓正统观念,用理性的眼光去思索。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族的,便要排斥。”⑹金庸没有排斥外族,相反对于那些外族的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等等加以歌颂和赞美。他的这种“兼容并包”就是以发展的观点来统领的,只要利于历史发展的就加以肯定。 http://www.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