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中国的文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流传至今的古典小说可谓浩如烟海,作为人们熟知且经常谈论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其流行的版本主要有简本和繁本两大系统,其中以繁本最为流行,当然也最具学术价值,譬如繁本中万历、崇祯年间的百二十回本、嘉靖年间的百回本以及明末清初著名文人金圣叹以百回本为基础“腰斩”而成的七十回本等都是比较著名的学术版本。一般认为,繁本中的百回本应该是和作者的原著最为相似。明末清初著名文人金圣叹在繁本百回本的基础上,删去小说后面的大部分内容,如宋江为求“忠义”而招安、带领一百零八汉远征辽国,同时平定南方的方腊叛乱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文人金圣叹在评点剩下内容的同时,并且对原文做了大量的修改,学术界一般把金圣叹这个评点修改的本子称之为繁本中的七十回本,也就是我们下面将要所要谈论的金本《水浒传》。对于金圣叹的繁本七十回本《水浒传》,关于其主题、艺术等方面的争论历来大径相庭,每位学者都从自己的角度注解着七十回本《水浒传》的成败得失。本文仅仅针对七十回本的《水浒传》金圣叹评点的部分,只浅谈其中的文学理论之叙事角度,其他略过不谈。 paper51.com 一、金圣叹的评点中所蕴含的叙事角度及其含义 paper51.com
金圣叹在点评古典小说《水浒传》时,常常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尤其在点评小说文本的叙事时,常常指出小说的创作经常是不作直接的描写,而是指出小说中某些发生的事件或某个人物进行的活动,是从书中的某一具体的人物眼中写出的,即从第三者的眼中写出所发生的事。比如金圣叹在小说《水浒传》第九回的评点中,小说中写李小二在店中见有两个陌生的客人进来,“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这个是走卒模样,跟着,也坐下来”。金圣叹评点到:“‘看时’二字妙,是李小二眼中事。”(1) 关于“某某眼中”这种字眼是金圣叹的评点中常常用到的,不一而足。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相对于西方而言是欠发达的一个方面,关于金圣叹的这一点如果用西方的文学理论观念来看,正好符合于西方的叙事理论之限制叙事,因此,有的学者就认为“限制叙事”可能是金圣叹在其评点中最为钟情的一点。 http://www.paper51.com 如果细细究来,我个人觉得关于金圣叹的叙事角度观念,我们并不能简单地以“限制叙事”来作这样简单的解释。我认为金圣叹的叙事中所包含了叙事视角,至少含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面是作者自己与书中人物之间关系变换、第二个层次可以理解为不同人物之间的视角变化,更深的层次可以理解为是人物感知方式的变换,也许这就是我们在这里所要谈论的金圣叹的评点中所蕴含的叙事视角理论及其含义。 copyright paper51.com
为了更好的阐述金圣叹的评点中所蕴含的叙事角度理论,在此之前,了解一下西方的叙事视角观念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在西方的文学理论中,有了叙事文学这个概念之后,叙事角度才被后来的学者提出来,以至于成为学者今天谈论的叙事角度理论,“所谓叙事,我们指的是所有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的文学作品,即存在一个故事和故事叙述者”。在西方的文学理论中,关于叙事者与故事之间的关系,我觉得从以下三个方面考察是比较准确的:其一,叙事方式。即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关系,童庆炳先生在其著作《文学理论教程》中就曾明确指出:“从叙事方式来看,一定的叙事方式形成一定的写作风格,而种种风格背后的制约要素之一就是审美意识形态。”、“例如西方十九世纪的叙事所追求的就是写实与自然主义这种意识形态,到了20世纪,新的叙事观念崛起,客观的观察描写、无所不知的叙述人、严密的故事逻辑都受了挑战”。其二,叙事人称。也就是小说在叙述的过程中到底是使用的第一人称还是运用的第三人称。其三,叙事聚焦。叙事聚焦又可分为零聚焦叙述——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它的特点是叙述者说出来的比任何一个人物知道得都多、内聚焦叙述——叙述者只叙述某个人知道的情况,即从某个人的单一角度讲述故事、外聚焦叙述——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知道的要少。 copyright 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