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无忧网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
栏目导航 英语 对外汉语 汉语言文学 代写论文
当前位置: > 语言论文 > 汉语言文学 >

诗画一体,诗禅合一%20%20——论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诗画一体,诗禅合一

——论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王梅

copyright 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某某师范学院中文系2002级1班,学号:2002051104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摘要】盛唐著名山水诗人王维,以其清新自然、淡雅幽远的山水诗而传诵古今。王维的山水诗,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的隐逸思想及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风格,并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即“诗画一体,诗禅合一”。在他的诗中,山水景物描写注重构图,画面呈现出色彩鲜明﹑动静结合﹑光影搭配和谐的特点;同时还融入禅宗思想,诗中动和静的描写都表现了一种空无意象,传达出一种淡远的意境,从而达到了诗画禅的完美融合。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诗画一体;诗禅合一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王维以诗闻名,而且擅长书法、音乐、绘画,曾师法画家吴道子,又融合李思训的画法,创造了萧疏淡雅的水墨山水画,被称为南宗画派之祖。他的山水诗创作,继承了陶渊明的隐逸思想及谢灵运的创作风格,以画家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以禅宗的审美观去聆听自然界的音响,其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殷潘《河岳英灵集》⑴),沈德潜也称其诗:“不用禅语,时得禅理”(《说诗啐语》),可见他的诗中充满画意、禅趣,那究竟其山水诗中诗、画、禅的关系如何呢?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一、 诗画一体

copyright 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作为盛唐山水诗的代表诗人王维,他与孟浩然共同开创了山水诗创作的鼎盛时期,后人常将两人相提并论,称为“王孟”。对比两人的创作,“王以高华精警胜,孟以自然奇逸胜”(林昌彝《海天琴思录》),王维的山水诗“诗中有画”“诗中无我”,而孟浩然的山水诗是“诗中无画”“诗中有我”。这种区别是有原因的,在历史上,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他自己也曾经说过“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⑵他用画家独特的视角来观察自然,把最具有画意的山水写入诗中,创作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⑶的独特意境。同时,他还注重诗中景物搭配的层次感,最终使他的诗“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沧浪诗话》)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首先,在景物描写中,注重构图。

http://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中国的绘画,特别注重画面的层次感,画家用自己的灵感来组合画中出现的景物,创造出和谐一体的画面效果。南朝谢赫的《画之六法》中就曾经提出过“经营位置”,并且还说“经营位置”是绘画的总的要求。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一幅成功的山水画,布局与层次结构是非常重要的,王维就是像这样来做的,在他的山水诗创作中,同样注重景物结构的和谐统一,例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paper51.com

paper51.com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爰。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paper51.com

paper51.com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paper51.com

paper51.com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http://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这首诗完全是一片画景,在这幅画景中,有山、有树、有水、有日、有人、有烟,所有的一切共同组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一片水墨不着色画”(王鏊《震泽长语》)。整首从柴门来写,站在柴门口,远远的看见秋天的河水,近处是渡头、村庄及炊烟,由远景写到近景,表现出布局的美,正如陆时雍《唐诗镜》中所评:“三四句意志犹夷。五六句佳在布景,不在属词”。诗中, 有“渡头”,有“墟里”;有“落日”有“孤烟”,而且相映成趣。后唐画家李成说过:“凡画山水,先立宾主之位,次定远近之形。然后穿凿,摆布高低。”(《山水诀》)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景物描写来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景物是主人公的陪衬物,主次分明,高低起伏,布局显得十分恰当,这种布局在《新晴野望》中也有表现:“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诗中先写雨过天晴,能看见很远的景物:渡头、溪口,由远而近,田野出现在眼前,由模糊的渡头转为清晰的田中的一片水田,接着写到“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一近一远,一低一高,有着极强的空间层次感。再如:“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汉江临泛》)﹑“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终南山》)……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绘画构图的手法。

http://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绘画中,还存在视角的变换,由不同的视角观看同一物体,将得出不同的结论,如宗白华所说:“画家的眼睛不是从固定的角度集中于一个透视的焦点,是流动着飘瞥上下四方,一目千里,把握大自然的内部节奏,把全部景物组织成一幅气韵生动的艺术画面。”⑷因此,在一幅画中,对同一景物,既可以从下仰视,也可由上俯视,从而形成“散点透视”的构图方式。王维的诗中,也常常运用这一方法,如《终南山》: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copyright 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这首诗第一﹑二句写终南山的高远广阔,“‘近天都’,言其高;‘到海隅’,言其远”(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九),这是整个终南山的全景。先从山外看,仿佛连着海和天,进入山中细看,山中云霭时隐时现,变幻莫测,与从外面看迥然不同,就如同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的“草色遥看近却无”,二者都是一样的意思。整首诗描写终南山,采取视角的变换来最终定型,将山外远望,山中近看,二者结合在一起,共同展现了终南山的景观,这种描写,在《过香积寺》一诗中也有体现:“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先写外观,再转入内部“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同样从多角度共同描写了香积寺的景色,留下了绘画中“散点透视”的痕迹。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其次,色彩鲜明,光和影的搭配和谐。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绘画中,画家用不同的色彩渲染出绚丽的景物,再现自然的美丽。诗歌创作中,也同样有色彩的出现。作为一位画家兼诗人,王维善于捕捉山水景物中的色彩,并将这些色彩调和,使它们共同呈现在同一首诗、同一幅画中,用手中的笔描绘出具有鲜明色彩的风景画,如《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青色的溪水,白色的石头,火红的叶子。一青,二白,三红,三种对比鲜明的色彩跃然纸上,共同构成了一幅山中美景图。在这幅图中,背景是翠绿的色彩,这绿色浓得似乎能将人的衣服弄湿,在这浓绿中点缀几点白,再渲染几点红,顿时整个画面扑面而来,不愧为苏轼所评“诗中有画”。像这种颜色的搭配,在王维的许多山水诗中都有体现,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青溪》),“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山居即事》)……这些诗句中,有白绿的搭配,有白绿黄的搭配,也有绿粉红的搭配……使整个画面显得色彩鲜明,富有层次,栩栩如生。

copyright 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一幅好的绘画,不仅有色彩的搭配,而且还应注意表现光与影对画面的影响。王维的诗中,也有明与暗,光与影的差别,如《鹿柴》: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在这首诗中,诗人所要表现的是山林的幽静,何以见得?山林非常深,很难见到阳光,显得阴冷黑暗,突然,一缕阳光照到青苔上,青苔的“绿”跃然纸上,阳光与密林形成鲜明对比:一暗一亮。深林的暗衬托出这缕阳光的明亮,而阳光的明亮也显现出青苔的绿、树木的绿。整幅画作中,光与影达到了和谐统一的境界。

copyright 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对于绘画来说,不同的光影会呈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而光线的强和弱,又使景物的颜色或深或浅,变化不一,同一幅画,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中会有不一样的变化,诗人王维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的诗中随处可见光与影的搭配:“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归嵩山作》)、“渡头灯火起,处处采菱归”(《山居即事》)、“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或是日光,或是月影,或是灯火,不同的光线,但却共同构成了光与影的统一,呈现出画面的明暗感。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第三,动静结合,共同描摹于画面上。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一般来说,绘画较多描绘静态的物体,而诗歌则更多书写动态的景物,但王维的山水诗打破了这一界限,在他的山水诗中,表现静态的尤为多,即便其中有声响、有动态,也是为了追求静,达到“以动衬静”“以声润色”的目的。如《山居秋暝》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二句,钟惺云说:“竹喧,莲动,细极,静极”(《唐诗归》卷九)。全诗以“空山”开头,描写了山林的空旷寂静:山中刚刚下过雨,而且没有一个人,渲染出诗作的氛围——静。“竹喧”二字,在无声中加入有声,寂静的山林中听到竹子在喧哗,是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正因为山静,所以能够听到竹喧,用声音之响衬托出山林的寂静,这和“花落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屈复云《唐诗成法》卷二)是同样的效果。《鹿柴》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有人的出现,但却听到了人的说话声,而且那声音是从远处传来的,它的到来并没有影响到山林的寂静,相反却让山林更静了,就如同《青溪》中:“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王维诗中,不仅有以声衬静,而且也有以动衬静的句子,如《鸟鸣涧》:

copyright 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http://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http://www.paper51.com

夜晚的山林,万籁俱静,连细微的桂花飘落这一状态都能被人察觉,可见周围的一切是何等的寂静。正在此时,月亮升起,皎洁的月光竟惊动了山鸟,在寂静的山谷中鸣叫。在这首诗中,“桂花落”与“月亮出”,都是极其细微的动作,但在此却被作家人为的夸大了,目的是以这夸大的局部的“动”来反衬整个山林的“静”。再如《酬张少府》中:“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也是以动衬静的句子。由此可见,王维的山水诗是一幅幅寂静清幽的优美图画,其中即使有动态,有声音,最终也是为达到静的目的服务的。

http://www.paper51.com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王维的山水诗的确达到了“诗画一体”的境界,诗与画融二为一。那么,王维诗中诗与禅的关系又将如何呢?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二、诗禅合一

copyright 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同样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与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有所不同。王维从小生长在一个信佛家庭,他的母亲崔氏十分信奉佛教,王维自己的名“维”与字“摩诘”,便取自于佛家经典《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死后更有“诗佛”的称号,佛教思想不仅存在于他的意识中,而且也流淌在他的山水诗歌创作中。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与中国化的佛教宗派都鼎盛的一个时期。在众多佛教宗派中,以禅宗影响最大。禅宗思想经由初唐到盛唐,逐渐发展完善,并对唐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如金人元好问所说:“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元遗山诗集》⑸)。在这一阶段,禅宗对山水诗创作产生的极大影响。山水诗的创始人谢灵运对慧远非常敬仰,而慧远被后世净土宗尊为始祖。王维也信仰禅宗,《维摩诘经》宣示“佛法不离世间”认为“一切烦恼皆为佛种”,其根本理论依据,是般若性空的思想。以维摩诘作为自己的名和字的王维,在很大程度上也接受了《维摩诘经》的思想。他的诗,偏重于对自然万物的感悟,书写了自然界的清幽和淡雅,以及诗人在自然界中物我两忘的境界,透露出浓浓的禅意。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到,情、景已经水乳交融,在山水景物的描写中,传达出禅味、禅境,成为“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盛唐禅诗中的极品。

copyright 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一)王维诗中的空﹑无意境。

copyright paper51.com

paper51.com

佛家宣扬空和无,提出“四大皆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虚幻的,是不存在的,告戒人们不要被这种虚无的景象所迷惑,要追求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作为禅宗的信仰者,王维以禅心观物,以空为美,将自我融入到景物中,与孟浩然的“有我之境”不同,而是一种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在他的诗句中,以“空”字来传达心灵的“空”,来体现禅宗的“以心观物”。《鹿柴》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一个“空山”,不仅表现出山林中没有人——境空,也深入到诗歌意蕴的空——意空。禅宗追求“无念﹑无相”。王维将这一精神融会贯通,流露在诗歌创作中,他的诗歌中表现空的境界的诗句非常多,如:“空山不见人”(《鹿柴》)、“空知返旧林”(《酬张少府》)、“空林独与百云期”(《早秋山中作》)、“胜事空自知”(《终南别业》)、“薄暮空潭曲”(《过香积寺》)、“空山新雨后”(《山居秋暝》)、“夜静春山空”(《鸟鸣涧》)、“山河万里空”(《奉寄韦太守陟》)等等。“空”的意象使王维诗中诗境与禅境互为渗透,构成了一种虚实结合的禅意诗境。在他的诗作《过香积寺》中:“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深山传来的钟声,给寂静的山林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泉水低沉呜咽,阳光也透出寒意,一切都那么幽静、阴冷。一个人独自在山林中行走,感到孤独和无依,但诗人心中安然自得,充满光明,以这种心境去观察景物,景物也呈现出空明的景象。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禅宗的一种境界:即“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诗人以禅心去看自然万物,去包容万物,最终“安禅制毒龙”,达到一种禅宗所宣扬的空明境界。

http://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禅宗强调人要“对境无心”。“‘无心’是禅意最基本的体验,主要指对自然界的万物采取一种无欲无求的心态。”⑹当然,无心并不是真的没有心,而是远离凡尘俗事,让心处于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境界。王维在看待自然景物时,追求对自然景物的自然呈现,在他的诗中,自我已化为景物中的一部分,已经不能分出彼此。在他看来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诸如花开花落、风起云涌,都是无意识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只有在“无心”的前提下,才能最终感受到它的存在,领会其中美的内涵,如《秋夜独坐》:“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求”。“中华民族的传统观物方式,是以我观物或者以物观物,而禅宗的观物方式是直觉,以直觉来感知自然的变化,来聆听自然的声音⑺”。这种观物方式最重要的保持心灵的自由,让意识驰骋于自然,听风声鸟语,观花开花落,最终达到“物我皆忘”。

copyright 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二)王诗中的动、静也体现了禅理。

http://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在佛教理论中,“静是灭相之一。禅,可以译为静虑。静,即心静、物静⑻”。在王维诗中,经常描写的一种境界就是“静”。如《秋夜独坐》一诗中:“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诗人拥有一颗“本心”,将自己与自然界的万物合二为一,忘却自我的存在,心中充满禅趣,所以能够听到山果落地的声音,而且诗作最后,诗人还提出:“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只有学习佛家的“无生”之说,才能懂得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无生无灭的,于是在这种境界之中,生死也就不重要了,就如同山果的自然落地一般。当然,禅宗所讲的静,并非死寂,而是静默的观照和生命的灵动,即动中有静,静中寓动,以动的描写,来衬托静的氛围。宗白华说:“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寻求生命的本原。” ⑼王维诗中同样传达出这样一种禅意。《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明月映照着山林,清清的泉水在石上流淌,竹林喧哗,莲叶轻摇,这是以动衬静。正因为山林寂静,才越显声音的大,在静中充溢着生命的气息﹑灵动的色彩,构成禅的心灵状态。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三)王维诗中对远和淡的描写,也体现了一种禅理。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佛家主张以“远观”来看待世界,远离凡尘的喧闹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才能看穿虚幻、缥缈的世界,领悟其中蕴涵的哲理,从而参禅悟道。王维的众多山水诗,便是以一种远离的视角,以禅宗的观物方式来看待世界。《汉江临泛》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远远的观看汉江,波涛翻滚,仿佛从天际涌来,城郊如同漂浮在江面上,若有若无,虚无缥缈。《新晴野望》中:“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由于天水的冲刷,万物重新焕发生机,远远望去,到处都洋溢着绿意,充满了生机,心灵也因此变得洁净辽阔,景物因“远”而越显壮阔,心也因“远”而明亮无尘。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淡,即冲和平淡,由“空”、“静”引发平淡的感觉。空的极致是佛,淡的极致也是佛,“空”是不存在,是空无,“淡”是平和,是冲淡,淡到一定程度就成了“空”。可以说“空”即是“淡”,“淡”也即是“空”。纵观王维的诗作,大多采用简单的色彩,描绘平淡的生活,展示自然的风光,其中随处可见的便是山与水的搭配,绿与白的结合。禅宗把山水自然看作是佛性的体现,认为“青青树木,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⑽在禅宗看来,自然界中的万物都蕴含着佛性,呈现出一种自然的本性。王维诗中的青山绿水,象征流动的生命,蕴含着浓浓的禅意,表现出一种平淡的美。如“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人闲心静,夜静山空,寒山、明月、清泉、细雨、白云,一切都那么平淡,一切又都那样和谐自然,它们是淡雅的体现,是灵动生命的存在,在平淡中蕴含生命的飞跃,淡而雅,淡而有味,给人以恬淡空旷的意蕴美,让人领悟到禅的本性的存在,从而以禅定的心态去感悟大自然的奥秘,去感受宇宙万物的变幻莫测,最终获得一种对自然景物的审美愉悦,真正从诗中发现“禅意、禅趣、禅理”。

http://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盛唐山水诗人王维,以其独特的山水作品享誉诗坛,他的诗歌创作以整体的、直观的方式,从内部去感悟自然,注重自我心灵与自然景物的深度契合与沟通,在自然中发现自我,又在自然中忘却自我,从而达到物我两忘,情景合一,让诗中流淌画意、闪耀禅光,真正做到“诗画一体、诗禅合一”,使其山水诗成为诗、画、禅高度融合的佳作,无愧于“诗佛”这一称号。 copyright 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注释:

http://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⑴陈增杰《唐人律诗笺注集评》,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4,第193页。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⑵曹中孚《王维全集·偶然作六首》之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0,第22页。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⑶⑷⑼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3,第1页,第48页,第65页。

paper51.com

⑸李壮鹰《诗与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第4页。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⑹⑺⑽吴言生《禅宗诗歌境界》,北京:中华书局,2001.9,第298页,第298页,第295页。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⑻张海沙《初盛唐佛教禅学与诗歌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第226页。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参考文献:

http://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1〕张海沙《初盛唐佛教禅学与诗歌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

paper51.com

〔2〕吴言生《禅宗诗歌境界》[M],北京:中华书局,2001.9。 copyright paper51.com

〔3〕张福庆《唐诗美学探索》[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7.7。 copyright paper51.com

〔4〕陈增杰《唐人律诗笺注集评》[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4。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5〕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3。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Unitying of poem and paint,Integration of poem andbuddhist

paper51.com

——On talking about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Wang Wei's landscape poem

http://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paper51.com

Wang Mei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Class1,Grade 2002,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Literature,Yuxi Teachers' College.student NO. 2002051104

copyright 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Abstract: Wei Wang ,the famous landscape poet in theprosperous Tang dyrasty, whose poems are famous for its clear and natural,simple and elegant. He inherited the latent ease thoughts of Tao Yuanming’sidyll and style of creating of Xie Linyun’s landscape poem and formed his ownuniqu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througe digested them. That is characteristicsin his poem , poet pay attention to composition of a picture is bright color, unifiedsound and quiet and harmonious light and shadow. At the same time, They alsoinclude Buddhist ideas. The describtion of sound and quiet shows the emptyartistic conception and expresses one dim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makes thepoem, paint and buddlist to achieve the perfect iategration .         

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Key word :Wang Wei; Landscape poem; Draw an organicwhole in poem; Poem deep meditation unified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致谢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paper51.com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对论文写作中帮助过我的所有人表示真挚感谢,是你们的帮助让我完成了论文写作。

copyright 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谭云华,谭老师在我的论文撰写过程中,细心的为我修改论文,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使我的论文最终得于完成,在这里我里我要对谭老师说一句:谢谢﹗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其次 ,中文系的其他老师在我的大学生活中教给了我丰富的知识,没有他们的帮助我是不可能完成论文写作的,在此我也向老师们表示感谢。

http://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在我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学院的图书馆和数据库给我提供了资料查找的地方,为论文写作提供了条件;母校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了我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在此也深表感谢。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在此致谢之余,也期待着专家学者及老师们的批评和建议,我将认真倾听并加以改正。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签名: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年     月     日

http://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分隔线----------------------------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