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与高觉新的悲剧性格及爱情 罗朝锦 http://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某某师范学院中文系02级本2班,学号:2002051234 ) copyright 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摘要】贾宝玉与高觉新悲剧性格的生成,既是时代的产物,更是个人主体潜移默化的选择。二人“软弱多情”及“矛盾性”等悲剧性格使他们饱受灵与肉的折磨,在他们身上,集中了爱与恨、忠与孝等多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二人的悲剧性格造就了他们的爱情悲剧。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关键词】长子风范;纨绔风流;灵肉分离
copyright 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受气质(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点在行动方式上的表现,它使人的性格的表现形式具有显著的个人色彩)的影响。从贾宝玉和高觉新的性格表现看,二人皆有抑郁质的气质类型,即决定了二人具有相似性的性格生成内因,从而也决定了二人相似的爱情悲剧——灵与肉的分离。 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这可从贾宝玉与高觉新性格形成的因素及二人性格特征和各自的悲剧性格所造成的爱情悲剧等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一、贾宝玉与高觉新性格形成的因素可以从社会、家庭、生成内因三个方面来加以概括。贾宝玉与高觉新悲剧性格的生成,首先具有深刻的社会时代根源。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一)、社会。 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二人都处于封建社会衰落末期,无形中二人性格便有着恪守封建礼教,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一面;但与此同时,贾宝玉又喜欢杂学旁收,对四书五经这些封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毫无兴趣,而喜欢读像《庄子》、《古今人物考》、《西厢记》、《牡丹亭》等之类的“杂书”。高觉新也如此,他一方面循着旧的制度,极力维护着封建长子的风范,另一方面他又和两个弟弟一起如痴如醉的读《新青年》、《新潮》、和《青年杂志》等书,他信服书中的理论,可以说当他和两个弟弟在一起的时候他似乎也是一个新青年;但现实中,他又依旧顺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仍旧是一个暮气十足的少爷。这样便决定了他们在否定封建社会秩序时,思想却无法达到否定君权和族权的高度。于是他们在一步一步发展自己思想的同时,却又都依循凭借着封建势力给予他们的权利而生活。即他们所深恶痛绝的,正是他们所仰赖的;他们所反对的,也正是他们所依靠的。他们无法与封建主义统治彻底决裂,但同时他们也不想放弃自己的民主主义思想要求,放弃对内心自由的追求和向往。因而他们在现实中是矛盾的,最后便形成了他们既有民主思想又依循着封建主义秩序生活的矛盾性悲剧性格。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二)、家庭。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首先,贾宝玉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他的出生与众不同——“一落台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做宝玉。” 他出生如此奇特,由此也就决定了他在贾府无人可代替的地位,即是老祖母的心肝宝贝,“命根一样”,又是贾府未来的希望。所以对宝玉备加溺爱,从而养成了骄纵、任性、叛逆及无责任心的悲剧性格,为造成爱情悲剧埋下了祸根。这可从书中看出“和姐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无人敢管”。还有贾政来叫,宝玉吓的“死也不敢去”贾母就说:“好宝贝,你只管去,有我呢,他不敢委屈了你。”,又当着贾政的面骂赵姨娘等人。甚至男孩子受一切封建社会生活教育的机会也给挡开了。贾宝玉挨打后,贾母因害怕将来又出现这样的情况,于是把贾政的亲随小厮唤来吩咐:“以后倘有会人待客诸样的事,你老爷要叫宝玉,你不用上来传话。就回他说,我说的一则打重了,得着实将养几个月才走得;二则他的星宿不利,祭了星,不见外人,过了八月才许出门。”并把这话告诉宝玉叫他放心。从此宝玉“不但亲戚朋友一概杜绝,连家中晨昏定省,都随他便了。”兴儿曾对尤三姐等谈到贾宝玉: copyright 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他长了这么大,独他没有上过正经学。我们家从祖宗直到二爷。谁不是学里的师老爷严严的管着念书?偏他不爱念书,是老太太的宝贝。老爷先还管,如今也不大敢管了……。
http://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教育的特殊性造成了他个性中和当时社会不相符的软弱、无责任心的悲剧性格。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而高觉新在这方面和贾宝玉又略有不同,他虽也软弱,但因为是长子,所以有了一定的责任心。高觉新也是高家这个大家族中备受钟爱的人,他相貌清秀、聪慧,在家备受双亲的疼爱;在学校是私塾先生的骄傲;看到他的人都说他会大有成就。他也像贾宝玉一样过着富裕的少爷生活,但有所不同的是他除了像贾宝玉一样被当作家族的希望之外,还是长子长孙。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古老国度,家庭是中国封建社会之根本。以家长为中心,以长子继承制为基本原则,就是封建家族制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长子责任重大。为此他的性格除了具有“软弱”之外,还有了一种长子长孙固有的责任感。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其次,贾宝玉与高觉新的性格还受家庭里某些人或某个人的影响。贾宝玉除了亲人的溺爱之外,家长从小把他交给一群奶娘丫鬟。那些在他身边的人,都是以纯真之心待他,于是在无形中就成了他的启蒙老师。丫鬟们的深挚纯洁及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与此同时,她们由于社会地位低所遭受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 。让他能从另外的角度看问题。在贾宝玉看来,她们和那些以世俗男性为主居于中心统治单位的势力是不相同的,无论在哪一方面上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聪明和愚蠢、纯真和腐朽、洁净和污浊、天真和虚伪、善良和邪恶、美好和丑陋。在这里他的性格核心则是一种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是一反常态的主仆关系。这在贾雨村对贾宝玉性格评论中可以看出——在第二回里,贾雨村对贾宝玉的性格进行了一番评论,其中涉及了一些古人的名字,有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卓文君等,认为他们的性格和贾宝玉都极为相似。说“往往成为情痴情种,逸士高人,短不为庸俗所制。”贾宝玉在这样的环境里,逐渐形成了多情和叛逆的性格。而高觉新的性格虽然也像贾宝玉一样“多情”,但却没有“叛逆”,因为对他影响最大的人不是奶妈丫鬟,而是他的母亲。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高觉新在他母亲的影响下,除了具有“多情”性格外,更多的是“顺从”。见书中第十二回: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那时我才五岁……已经被家里称为懂事的人。每夜我嗑着松子或瓜子一搭一搭地跟妈谈话。她又含着眼泪把她嫁到我们家来做媳妇所受的气一一告诉我。我那时或者陪着她流泪,或者把她逗笑才罢,妈让我替她争口气……为了妈我就是牺牲一切,,就是把我的前程完全牺牲,我也甘愿。
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当然,造成这种悲剧性格的不单是他母亲,还有身份地位的因素。高觉新是长子,所以他自一出世,命运就已经被决定了。他像封建社会其他家庭中的长子们一样,从小过着少爷般令人羡慕的生活,脑子里也充满美丽的幻想“他在爱的环境中渐渐地长成”,但封建家庭的“爱”是不允许他有幻想有个性的,于是他的幻想被打破了“他愤怒,他奋斗,他认为他的行为是正当的。然而奋斗的结果只给他招来了更多的烦恼和更多的敌人。”他要满足父辈和同辈的希冀和要求,任何一方希望落空,他都将被打击。由此就形成了他那“顺从、妥协”的悲剧性格。
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三)、生成内因。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贾宝玉与高觉新悲剧性格的生成还有一个相同的重要的内因。即开头所提到的——二人皆属于抑郁质的气质类型。即“感情比较细腻,做事审慎小心,观察力敏锐,善于察觉到别人不易察觉的细小事物,但耐受能力差,容易感到疲劳,容易产生慌张失措的情绪。”因为“细腻、审慎、耐力差”(1),他们在感情问题上就会缺少一种理智的态度,就会缺少变通,这样表现在性格上就成了“软弱多情”。这样的气质类型本没有悲剧喜剧之说,但是在他二人身上,加上当时的社会现实,则注定了他们的性格只能是一种软弱多情的悲剧性格。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二、可以说正是社会、家庭(其中包括家人)和自我主体三方面的因素,造成了贾宝玉与高觉新的悲剧性格。而又正是此种既相似又有异的悲剧性格造就了他们相似的爱情悲剧。贾宝玉与高觉新的悲剧性格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即“软弱多情”、“矛盾性”、“性别角色的叛逆”。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一)、软弱多情。在这方面,贾宝玉和高觉新都是相似的,只是贾宝玉更甚。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1、说到宝、黛、钗的爱情悲剧,贾宝玉的软弱多情是一个重要因素。宝玉从小就在女儿堆中长大,对所有的姐妹(女性)都存在着爱怜珍惜的感情。甚至于因为风筝是个美人头而舍不得“跺个稀烂”。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警幻称其为“古今第一淫人”。宝玉确实不能如黛玉般专情,他贪于享乐,恋风尘、结优伶、追欢笑,小小年纪就“初试云雨情”,这样的性格无论在以前还是现在,都会让人感到一种淫爱的轻浮。而此时“粉渍脂痕污宝光”,也便决非一时的闲语了,至少在某一程度上说明了宝玉生活上是滥用情愫的。在他的身上带着千百年来男人所共有的劣根性。宝玉有一句诗是“出洛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说的其实正是他心中的真正欲望——即他既爱杨贵妃般的宝钗,又钟情“玉为魂”的西子般的黛玉,他在钗黛之间摇摆不定。与此同时他又为飘逸洒脱的史湘云眩目动情,为才貌双全的妙玉心神不定……可以说上至小姐下至丫鬟,只要漂亮的,他没有不爱的。如第四十四回,平儿挨打后,宝玉一面吩咐小丫头子们帮平儿舀水洗脸熨衣服,一面又替贾琏赔不是,他还帮着擦脂粉,因在平儿前稍尽了心便“歪在床上,心内自得。”但接着,他想到平儿的处境及薄命又“伤感起来”。对不是侍侯自己的丫鬟尚且如此,更不要说袭人、晴雯她们了。虽说这是出于怜惜和欣赏,但对于投入了全部希望与感情的黛玉来说,是足以让她伤怀疑虑的。同时也让宝钗备加痛苦。这且不说宝钗和黛玉会这样,就算是当今女子,也是无法接受的。更何况,宝玉并不是单纯的怜惜,对于宝钗、妙玉、湘云、袭人、宝琴等等,都有过不同寻常的亲密关系。如果说黛玉是他生命中最重视的人,那么,宝钗、湘云、妙玉则可以说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女性。从中便透视出了宝玉的极度多情。但多情的同时,他又从来没有为她们的幸福和生命真正去争取过,努力过,由此又可看出,贾宝玉不但多情,而且非常的软弱。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如,晴雯死了,金钏和黛玉也死了,他除了恨得要死,怜惜悲痛得要死之外,却没有真正为避免她们的死抗争过。就因为他的性格极其软弱。虽说一个公子哥儿在当时的社会家庭中也只能任其这样,但也并非真的没有办法。书中晴雯、鸳鸯她们不是说吗“大不了还有一死呢!”而宝玉的命比她们珍贵多了,他真的想死,他的家族才舍不得他死呢。但正是他的软弱,才会愚得只能五内俱伤地眼看着晴雯被架出去,而不会借助祖母对自己的溺爱摆平这件事。在第五十五回,他听紫鹃说黛玉要回南时,众人不是因他的昏死而顺了他的意吗?而宝钗的悲剧不也是由于宝玉的软弱多情所造成的吗?他不反抗的接受了薛宝钗,但又不能忘记旧情,最后不负责任的又让其守寡,误了她的一生。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2、高觉新除了软弱多情之外,较之贾宝玉却多了一份责任心。基于阶级和思想局限,他始终认为封建秩序和封建制度不可动摇,这就是他悲剧性格的思想基础。软弱的性格,在听命婚姻和承受家庭重担时,表现为顺从;特别是瑞珏的惨死,使他明白“真正夺去他妻子的,是整个迷信、整个礼孝、整个制度”。然而,他只选择了苟且:“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只有牺牲的资格。”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殉的道精神,不仅使自己丢失了梅表妹、瑞珏,更是软弱的把她们送上旧礼教的绞刑架。高觉新的软弱多情在书中第十六回描写得很彻底: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他也曾做过才子佳人的美梦,他心目中也曾有过一个中意的姑娘,就是那个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钱家的表妹,有一个时期他甚至梦想他将来的配偶就是她,而且祈祷着一定是她,因为姨表兄妹结婚,在这种绅士家庭中是很寻常的事。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从这里可以看出,高觉新对其表妹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其地位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也是不可取代的。但接着他的美梦被打碎之后,他却又很快就把梅表妹抛到了脑后,他很快的接受了新婚妻子,如文中的描写:
copyright 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他得到一个能够体贴他的温柔的姑娘,他的相貌也并不比他那个表妹的差。他满意了,在短的时期内他享受了他以前不曾料想到的种种乐趣。在短的时期内他忘记了过去的美好的幻梦,忘记了第一个女郎……他满足了。他陶醉了,陶醉在一个少女的爱情里。他的脸上常常带着笑容,而且整天躲在房里陪伴他的新婚的妻子。周围的人都羡慕他的幸福,他也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了。
http://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觉新的多情,但他比贾宝玉更软弱。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他的婚姻是家长用“拈阄”的方式决定的,紧接着又用三十块的“薪水”出卖了他的前程,在家庭的荫庇下,“他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因为那是“父亲的意志”、是“老太爷的话”。他甚至要小心地陪着婶娘们打牌,要听从叔叔们的指责。他还要让自己的兄弟们能够接受,所以他用“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为自己解脱,为的只是博得一个“孝顺”的名声,为的只是顾全一个“绅士”的面子,更为维护一个家庭的安宁。“无论他受到怎样不公道的待遇,他宁可哭在心里,气在心里,苦在心里,在人前他绝不反抗。” 他变得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不大用思想,也不敢多用思想,像一个木偶人一样,只做着家里人要他做的事情。当自己的妻子要生产时,为了那荒唐的封建习俗,让自己的妻子难产而死,连那最后一面也不敢相见。面对兄弟们的指责,他只是一味地向他们诉苦:“你们所做的一切错事,他们都会怪到我头上。”表现得极其无奈,却从不想着像他们一样反对那错误的礼教。这是高觉新软弱性格的集中体现。 copyright 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二)、矛盾性。在这里贾宝玉与高觉新有所不同。贾宝玉的“矛盾性”是“叛逆与妥协”;而高觉新的“矛盾性”则是“双重人格”即除了“妥协”更多的是顺从。
copyright paper51.com paper51.com 1、叛逆与妥协。贾宝玉有与封建主义格格不入的性格,站在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来看,贾宝玉其实是那个年代——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萌芽的历史时期,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叛逆性格的人。贾宝玉反封建、反世俗,一心倾向于被压迫、被糟践者的正义感情,以及他以初步民主主义思想来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让我们看到了色彩鲜明、线条清晰的民主主义叛逆性格的完整轮廓和雏形。但由于历史与社会的局限,在他的行为活动中却又时常透露出一贯的妥协。这可从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中看出。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对贾宝玉来说,“爱不爱谁,宝玉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但娶谁作妻子,宝玉自己是一点权利也没有的”[舒芜](2)。作为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叛逆性格的人,贾宝玉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民主主义思想要求,对他来说,他和黛玉之间的美好爱情显然是他对现实失望之后的唯一向往和追求。贾宝玉坚持着与林黛玉的爱情,他迫切要求婚姻自主;但处在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萌芽的历史时期的一个民主主义叛逆性格的完整轮廓和雏形的人,他又无法与封建主义统治彻底决裂,依然仰赖于封建势力来为其做主。然而封建势力做主的结果是选择了“金玉良姻”抛弃了“木石前盟”。在此,贾宝玉虽然有叛逆的思想性格,但却没有任何的实际行动去反抗,他毫不躲避的接受了,从而造成了三个人的爱情悲剧。而高觉新的“矛盾性”则体现在他的“双重人格”上。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2、双重人格。高觉新性格内在逻辑以及矛盾冲突的历史必然性,便展示在社会历史特点中。置身于理想与现实、思想和行为、理智与情感的矛盾纠葛之中无法自拔,历史的必然要求,以及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冲突是高觉新性格内在逻辑的必然结果。 http://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高觉新的“双重人格”的矛盾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种性格的出现是社会环境发展的产物。一方面,由于封建宗教制度和家庭制度的影响,使高觉新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孝悌为先”的思想。这种思想禁锢着他的思想,他事事处处都以这种思想为最高的行为准则。另一方面,在新思想的影响下,由于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家族的罪恶有所认识,从而在爱与憎的冲突,思想与行动的冲突中徘徊。于是,他: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变成了一个有两重性格的人:“在旧社会里,在旧家庭里,他是一个暮气十足的少爷”,和觉慧等人在一起的时候,“他又是一个青年”。
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他也和两个弟弟一起读《新青年》、《新潮》、《青年杂志》,他也信服书中的新理论,但同时,他又顺应旧的制度生存下去。因为是长子,他不反抗,也不愿反抗“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他“极力避免与她们冲突”,用尽办法去维护这种孝悌观念,即使自己受到极大的牺牲,他也要这样做。对于长辈们的话,他唯命是从、唯言是听。无论谁让他办事,无论办什么事,他都诚心诚意地去办,包括婚姻。他虽然受到新思想的影响,但并没有彻底觉醒起来,更不敢付诸行动,而只能在灵魂的煎熬中苦苦挣扎。既嚷着要为别人牺牲自己,又常常让别人为自己的孝道而牺牲;既追求新文化,又无法割舍与旧文化的联系。从而形成了具有现代意识与封建传统文化体系之间的矛盾性的悲剧性格。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三)、贾宝玉与高觉新的悲剧性格的第三个特征是“性别角色的叛逆”。贾宝玉与高觉新均有对“男人阳刚”的性别角色的叛逆。只不过贾宝玉较之高觉新还背叛了“男人应该事业有成”的传统角色意识。 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在中国,尤其是今天,人们对男性的一般要求是刚强果敢、事业有成、沉稳干练、不拘小节。而高觉新与贾宝玉二人皆属于抑郁质的气质类型。即“感情比较细腻,做事审慎小心,观察力敏锐,善于察觉到别人不易察觉的细小事物,但耐受能力差,容易感到疲劳,容易产生慌张失措的情绪。”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社会所界定的那样刚强果敢、事业有成、沉稳干练、不拘小节;而是懦弱,经常哭泣。虽说哭泣是生理的自然反映,是自我疗救的过程男人有泪也可以流出来。然而,在中国传统社会儒家文化观念下男性是刚强的,“男儿有泪不轻弹”是社会要求的最直接体现。但在书中,描写贾宝玉哭泣的多达38处;而觉新也毫不逊色,从小就陪着他母亲哭、和觉慧辩说幸福也“眼泪落下来,流进了他的嘴里”、和梅表妹见面也“让眼泪沿着面颊流下来”……在这里,虽说贾宝玉与高觉新不完全像女性,但也不再是社会所界定的男性了,可以说他们已经对“男人阳刚”的性别角色进行了叛逆。除此之外,贾宝玉还背叛了“男人应该事业有成”的性别角色意识。
copyright paper51.com paper51.com 在中国传统社会儒家文化观念下,男人性别角色的典范是热心仕途,追求“成功”。贾宝玉是被其所属家庭寄予厚望的一个人物,贾政等人对宝玉的期望,自然是“深精举业” 贾宝玉一生鄙弃功名利禄,最恨所谓“仕途经济”。这种“不思进取”,是与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对男人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在贾宝玉那里,与功名相对的,是“风月诗酒”,他沉浸其中而自得其乐。第五回写宝玉跟着秦氏找午睡之处,先进上房,见挂着一幅画和一副对联,画为《燃藜图》,画的是刘向勤学苦读,而对联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忙说:“快出去,快出去!”对功名厌恶到这种地步。谁若劝他走经济之途,他就斥之为“混帐话”。在这里,贾宝玉严重偏离了“男人应该事业有成”的性别角色意识。这也为他和薛宝钗相守,而不能相偕到老埋下了祸根。 http://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以上是对贾宝玉与高觉新悲剧性格特征的归纳和分析,从中可看出他们的悲剧性格特征不是完全相同,但也有许多的相似性。这在无形中为他们由各自的悲剧性格造就的相似的爱情悲剧奠定了基础。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三、这可从贾宝玉与高觉新各自的爱情悲剧来看——其悲剧性格是如何造成爱情悲剧的。 copyright 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一)、软弱多情。
copyright 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关于二人这一性格特征在前面已经分析过,两人都是相似的,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先说贾宝玉。贾宝玉本是风流纨绔之人,他恋风尘、结优伶、追欢笑,这就不能不使他与林黛玉之间产生间隙。宝玉的多情在前面已说过,黛玉也曾对他的多情一针见血的指出过:“你也不用起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这是有依据的。在第二十八回:“宝玉曾为薛宝钗的“雪白的胳膊,不觉动了羡慕之心……不觉又呆了。”这就使得他和黛玉之间经常闹矛盾,让周围的人都认为黛玉爱使小性儿、小心眼儿……。甚至连贾母也认为如此。于是就把林黛玉排除在孙儿媳之列,最终泪尽而死。在多情的贾宝玉面前,薛宝钗虽然得到了婚姻,但也没能得到幸福。因为贾宝玉真心爱着的是林黛玉,为此“金玉良姻”只不过是徒具形式的婚姻,是灵肉的分离。如第一百零九回,贾宝玉为了想梦见死去的林黛玉便和薛宝钗分床而睡,经过了两夜仍未梦见,因为对宝钗不忍,于是又搬进去和宝钗同睡。见文:
copyright 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宝玉自己惭愧,哪里还有强嘴的分儿,便依着搬将进来。一则宝玉负歉,欲安慰宝钗之心……于是当晚袭人果然挪出去。这宝玉固然是有意负荆……从过门至今日,方才是雨腻云香,氤氲调畅。
copyright 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这是贾宝玉在负疚心理驱使下典型的灵肉分离。其次是软弱。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贾宝玉与林黛玉虽然都追求自由自在的爱情,都不满意封建包办婚姻,但由于软弱,他们都不自觉地把婚姻的实现寄托在封建家长的身上;也由于软弱,他们不愿也不敢直接表达。对于处于当时社会环境的林黛玉而言,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贾宝玉,在大家族中的地位是不可代替的,尤其可以借助贾母的疼爱来摆平这件事,但由于软弱,他不反抗。他让心爱的人泪尽而死。且接受了并不真心相爱的薛宝钗,不但自己饱受灵肉分离的痛苦,也让别人为自己牺牲了一生的幸福。 http://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而高觉新也如此。他深爱着他的梅表妹,认为她是能够理解他、安慰他,并且把她当作最佳的伴侣。但由于多情,当他与梅表妹的感情被长辈们残酷的破坏时,他却又很快就把梅表妹抛到了脑后,并且很快的接受了新婚妻子,从而造成了彼此一生最大的遗憾。最终使得梅看到他和瑞珏的生活现实时,过度悲伤,抑郁而死;他也从此抑郁寡欢。同时由于他的软弱,他并未对与梅表妹的幸福争取过。也由于软弱,高觉新违心地接受了长辈们“送给自己的礼物”——包办婚姻,从而让无爱的婚姻牺牲了别人的一世,自己也咀嚼着生活的苦汁。即使他与瑞珏结婚后产生了一定的感情,但这感情“并不是主观的爱好,而是客观的义务;不是婚姻的基础,而是婚姻的附加物”。当自己的妻子要生产时,为了那荒唐的封建习俗,妻子被赶到乡下潮湿的民房里待产,最终难产而死,连那最后一面也不敢相见:
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陈姨太有一天对克明兄弟严肃地讲起“血光之灾”来:长辈的灵柩在家,产妇生产的血光就会冲犯到死者身上,死者会冒出很多血来。唯一避免的方法是把产妇迁到城外去生产。大家都不愿意承担不孝的名声,纷纷赞成陈姨太的办法。他们要觉新照办。觉民、觉慧劝他反抗,觉新流着泪说他不像两个弟弟一样可以脱离这个家,他必须听从这一切。瑞珏搬到了城外一家阴暗潮湿的小屋里。不远的庙里停着梅的灵柩。瑞珏说她真想去看看,觉新感到不吉。四天后,觉新照常来看瑞珏。听到瑞珏在房里凄惨叫痛,觉新想冲进去,但陈姨太吩咐不准觉新进产房。没有人敢给他开门。瑞珏痛苦的叫着觉新的名字死去了,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正是他软弱多情的悲剧性格造就了爱情悲剧。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二)、矛盾性。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贾宝玉的“矛盾性”是“叛逆与妥协”;贾宝玉由于叛逆,所以总想反传统而行,他追求与黛玉的自由恋爱,想凡事都按照自己的思想去自由支配。想和丫鬟们建立平等的关系,甚至做出主仆倒置的事情。他鄙弃功名利禄,痛恨所谓的“仕途经济”。为此,在他看来劝他走经济之途的薛宝钗就是和自己不贴心的人,就不如林妹妹,且把薛宝钗劝解的话斥之为“混帐话”。但又由于他的妥协,他并未对争取自己的自由爱情而抗争过,也并未抗拒自己不愿接受的婚姻。最后只落得“悲金悼玉”的结局。
copyright 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而高觉新因为是长子,则并没有丝毫的叛逆,他除了“妥协”,就是“顺从”。他的矛盾则是现代意识与封建传统文化体系之间的矛盾,是一种“双重人格”的矛盾。 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由于有新思想,他梦想自由选择爱情;但又因为“妥协”,他眼睁睁看着长辈们亲手毁了它。因为是长子高觉新责任重大,他负担家庭主要事务,他要满足父辈和子代的希冀和要求,任何一方希望落空,他都将承受打击,为此,他就毫不反抗的接受了长辈安排的婚姻,从而让无爱的婚姻牺牲了别人的一世,自己也咀嚼着生活的苦汁。最终在相爱与相守,灵与肉的矛盾中痛苦徘徊。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三)、性别角色的叛逆。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贾宝玉与高觉新由于相似的气质类型,则都出现了对“男人阳刚”的性别角色的叛逆;只不过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的不同及所处身份(长子身份)的不同,贾宝玉还比高觉新多了“男人应该事业有成”的性别角色意识的叛逆。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由于贾宝玉和高觉新都有着对“男人阳刚”性别角色的叛逆,那他们就不会像一般男性一样刚强果敢、沉稳干练、不拘小节的去为他们的爱情和幸福去奋斗;而是因为懦弱,经常哭泣。并且逆来顺受的接受了长辈们安排的婚姻。对被打碎的爱情美梦,也只会近似女人一样用眼泪来表达。然而高觉新因为是长子,所以较贾宝玉而言,对自己的妻子有了一份责任心,多长辈来说也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人了,毕竟他曾用三十块的“薪水”出卖了前程。而贾宝玉则背叛了“男人应该事业有成”的性别角色意识,完全是一个毫无责任心的人,尤其是在对待薛宝钗上。惟有以“遁入空门”来逃避现实。最终,二人只落得相似的爱情悲剧——“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终身误)和梅表妹爱而不得,抑郁而死;妻子瑞珏给赶到乡下生产,他不抗拒,任是让妻子叫着自己的名字难产而死,也不敢再见一面。最终成为灵肉分离、情与人两空的孤独者。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然而,造成他们灵肉分离、情与人两空爱情悲剧的正是相似的悲剧性格——“软弱多情”、“矛盾性”及“性别角色的叛逆”等三方面的悲剧性格特征在“错位”的生存状态中共同作用、互相交织的结果。可见,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处在了“错位”的生存状态下,再加上它本身就具有的悲剧性,那么,它所造就的爱情也必然只能是一个悲剧。就如纨绔风流的贾宝玉和极具长子风范的高觉新。 copyright 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注释: 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1)引自高北陵著《人格形成与人格障碍》。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2)舒芜——书写《红楼梦》前言的作者。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3)凡引自《红楼梦》原著的文字均出自岳麓书社出版发行2001年9月第1版的《红楼梦》。
http://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4)凡引自《家》原著的文字均出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巴金著《家》2003年4月第18次印刷。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参考书目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paper51.com [1]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北京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2]张锦池《红楼梦十二论》,百花文艺出版社,1982年6月第1版。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3]吴组缃《中国小说研究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4]郭豫适《论红楼梦及其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次印刷。 copyright 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5]伍棠隶《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三版。 paper51.com paper51.com [6]高北陵《人格形成与人格障碍》。
copyright paper51.com copyright paper51.com [7]王才路、蒋秀英、藏恩钰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年9月第1次印刷。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http://www.paper51.com [8]杨琴《论高觉新的悲剧形象》,网址:http://www.qzhycz.com/ReadNews.asp?NewID=663。
http://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内容来自论文无忧网 www.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