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paper51.com 中国文化巨人鲁迅说陶渊明“伟大”;俄国文化巨人托尔斯泰对陶渊明“无限神往”;法国文化巨人罗曼罗兰称陶渊明的作品是“奇迹”。这“奇迹”里边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思想,人格美和人情美在他的诗作里边都有很突出的表现,然而他之所以成为汉魏六朝八百年间最杰出的诗人,其过人之处则是他对劳动美的发现。 paper51.com
一、渊明其人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陶渊明出生在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任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据考证,陶渊明的几代先人都是胸襟豁达、品德高尚、正直有为的人。对于祖辈们的丰功伟绩,陶渊明是引以为豪的,并奉为奋斗的楷模。但是到他八岁时,父亲去世,家道开始中落。 copyright paper51.com 陶渊明从小便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一样读了《老子》、《庄子》,而且读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这些书籍给了他丰富的知识,也开拓了他的视野,使他的思想多元化。在“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⑴和“奉上天之成命,师圣人之遗书。发忠孝于君亲,生信义于乡闾。推诚心而获显,不矫然而祈誉。”(《感士不遇赋》)等诗句中,集中体现了陶渊明受儒家济世思想和家庭环境熏陶而形成的积极进取精神,年轻的陶渊明充满豪情壮志,意气慷慨想做一番事业。在“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⑵和“少时壮且厉,扶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远,张掖去幽州”⑶等诗中,诗人的这种积极进取精神表现得很强烈。但是由于家道的衰落和宦途的黑暗,使生性率真、直爽,喜欢自由的陶渊明逐步与仕途产生了矛盾心理,最终面对世事的无奈、理想的破灭,陶渊明选择了归隐。所以他在仕途奔波中一在说到:“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⑷“田园日梦想,安得久离析。” ⑸在四十一岁时,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⑹而决定终生归田了。自此,劳动成了他立身安命的支柱,也成为他精神与感情的寄托。 http://www.paper51.com 也正因为仕途上的不得志,才使这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成了劳动者皆诗人于一体的隐逸大家,也正因为他不是纯粹的农民,所以他才能以审美的眼光去歌颂劳动,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劳动的艰辛,而从这艰辛与困苦中去努力寻求劳动中的美,从而开创了山水田园诗之先河,成为汉魏六朝八百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内容来自www.paper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