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工资管理 信息管理系统 数据库
摘要:论文主要介绍了传统事业单位的工资管理方法以及传统工资管理所存在的缺陷与弊端,进而得出使用基于计算机上的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在事业单位以往的工资录入中,计算、合计等需要通过大量的手工完成,数据量多,处理速度慢,而且极易出错,导致工作效率低。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工资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论文重点论述了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与每个模块的功能。设计工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从模块组成、数据连接、功能实现、应用意义等方面着手。模块组成主要包括该工资系统的主要组成模块以及每个模块所要达到的功能。工资管理的每个模块基本上脱离不了数据,所以在数据库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数据的高效,减少数据冗余,保证系统的运行速度。数据库我采用ACCESS,在于它与VB的兼容性不错。
论文最后论述了用VB与ACCESS编写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设计过程主要以上面的分析的重点作为依据。首先进行基础数据的采集,然后进行工资的核算等。
当然作为一个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实现工资项目的自定义添加,该系统通过多个工资项目共存于一个数据表中来实现工资项目的自定义添加。在朝这个思想靠近的过程中,在许多小的细节上还存在着很多缺陷。
关键词:工资管理 信息管理系统 数据库
第一章 引 言
本课题将设计一个应用与事业单位的工资管理系统。随着国民经济的急速发展,事业单位的工资应用体系也变的越来越复杂,单位中,部门、职务、工作效益等与工资管理有关的信息随之急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单靠人工来处理员工的工资不但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极容易出错。
该系统的具体任务就是设计一个事业单位工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由计算机来代替人工执行一系列工作,诸如增加员工添加删除、工资设置、修改、查询、统计等操作。这样就使财务人员可以快捷高效地完成工资管理任务。
1.1 应用背景
人类社会正从工业时代阔步迈向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单位现代化水平的高低。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手工工资管理已经远远落后于信息化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信息管理中应用的普及,利用计算机实现人事工资的管理势在必行。利用计算机管理工资信息,是适应现代化的要求、推动管理制度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工资管理是一项琐碎、复杂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工资计算、发放、核算的工作量很大,一般不允许出错,如果实行手工操作,每月发放工资须手工填制大量的表格,这就会耗费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利用计算机进行工资发放工作,不仅能够保证工资核算准确无误、快速输出,而且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有关工资的各种信息进行统计,服务于财务部门其他方面的核算和财务处理,同时计算机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人事工资管理的效率,也是管理科学化、正规化,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该系统的具体任务就是设计一个工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由计算机来代替人工执行一系列工作,诸如增加员工添加删除、工资设置、统计、发放、修改、查询等操作。这样就使财务人员可以快捷高效地完成工资管理任务。
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一切为用户着想,界面简洁,操作尽量简单明了。计算机的资源是受到限制的,因此充分利用了Visual Basic的功能,在尽可能地减少对系统资源的占用的前提下,设计出功能丰富的软件。
1.2 课题研发的目的与意义
工资管理是一项琐碎、复杂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一般不允许发生错误。手工进行工资发放工作,需要反复地进行抄写、计算,不仅花费财务人员大量的时间,而且往往由于抄写不慎,出现张冠李戴,或者由于计算的疏忽,出现工资发放错误的现象。同时工资的发放具有较强的时间限制,必须严格按照单位规定的时间完成计算和发放工作。
正是工资管理的这种重复性、规律性、时间性,使得工资管理计算机化成为可能。计算机进行工资发放工作,不仅能够保证工资核算正确无误、快速输出,而且还可以利用工资数据库对有关工资的各种信息进行统计,服务于财务部门其他方面的核算和财务处理,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制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正确性、全面性。大大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4 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最终目的
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为管理、决策服务,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计算机可快速整理、传输、处理各种数据的特点,处理会计业务,从而更为全面、更为准确的提供管理、决策所需的财务信息;二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速度快的特点,处理会计业务,从而更为快捷地提供各种管理、决策所需地财务信息;三是利用计算机对数据分类整理的优点,按管理的要求,对会计核算数据进行各种加工、处理,从而筛选出管理所需的信息;四是会计人员从繁杂的手工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利用他们懂财务、了解情况的优势,参与分析、参与管理、参与决策。
1.5 开发原则
创新原则,体现先进性。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要及时了解新技术,使用新技术,使目标系统较原系统有质的飞跃。
整体原则,体现完整性。会计管理可以理解为一个合理的“闭环”系统。目标系统应当是这个“闭环”系统的完善会计核算完整的实现计算机管理不一定必须在不同单位的各个方面实现,但必须完整的设计系统的各个方面。
不断发展原则,体现超前性。为了提高使用率,有效地发挥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应当注意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会计信息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不断发展和超前意识。
经济原则,体现实用性。大而全和高精尖并不是会计信息系统衡量的标准。事实上许多失败的会计信息系统正是由于盲目追求高薪技术而忽视了其实用性。
完整实用的文档资料是成功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标志。科学的开发过程从可行性分析研究开始,经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主要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应有文档资料,并且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充实。
第三章 系统设计
经过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系统必须“做什么”已经清楚了,现在是决定“怎么做”的时候了。系统设计的基本目的就是回答“概括地说,系统应该如何实现?”这个问题。因此,系统设计又称为概要设计或初步设计。系统设计阶段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设计软件的结构,也就是要确定系统中每个程序是由那些模块组成的,以及这些模块相互间的关系。
在整个系统的开发时期中,设计阶段是最主要的阶段。按软件生存周期的划分,设计任务通常分两个阶段来完成。第一个阶段是概要设计,它的任务是建立软件的总体结构,即软件的组成,以及各组成成分(子系统或模块)之间的相互联系。第二个阶段是是详细设计,其任务是确定模块的内部算法和数据结构,产生描述各个模块程序过程的详细设计文档。在本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采取了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化繁为简。
3.1 设计思想
通过使用工资管理系统,使的工资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是使办公人员可以轻松快捷地完成工资管理的任务。
由于工资管理信息的特殊性,这里只设一个管理员用户,其他非管理员不得进行系统操作,因此该工资管理信息系统没有进行权限的划分,管理员就是超级用户,拥有所有权限。
系统通过对基础数据的处理,经过工资计算和汇总等数据处理过程后,生成工资表等所需数据。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数据处理的过程。
1. 工资月库处理模块:该模块包括工资项目设置和职工工资输入。这些基础数据是整个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在工资项目设置中,可以自定义工资项目,把工资项目分成增项和减项。设置好工资项目后,就可以进行职工工资输入了。在进行工资项目和工资数据输入之前必须先打开或生成月库。
2. 工资标准库模块:该模块是这个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它通过工资编辑和工资计算两个模块完成了对原始数据的处理,生成职工工资表和月工资合计表,接着进入工资汇总分配阶段,通过刚才计算生成的职工工资表,生成部门工资分配表,然后进行工资费用分配,生成工资费用分配表。通过工资编辑这一模块,管理员只要在基础数据输入一次,不必每月都进行职工工资输入,以后每个月只要在工资编辑模块中进行修改等操作,完成每个月的工资计算。这大大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效率明显提高。
工资计算公式=职工应发合计-职工代扣合计-代扣合计
3.工资临时发放模块:该模块分为临时工资数据处理、临时工资上报文件(磁盘)生成和临时工资发放项目维护。用于一些特别工资的处理和发放。
4.系统帮助模块:该模块包括系统信息维护、系统使用帮助和关于。
3.3数据库设计
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数据库的结构设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对应用系统的效率以及实现的效果产生影响。所以在尽量全面考虑用户的各种需求的前提下,进行了数据库设计。
3.3.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数据库需求分析是数据库结构设计的第一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确定基本数据、数据结构以及数据处理的流程,组成一份详尽的数据字典,为以后进一步设计打好基础。
根据上面的设计规划的实体有:职工基本信息实体、工资项目设置信息实体、职工应发款信息实体、职工代扣款信息实体、职工工资信息实体、工资费用分配信息实体、用户信息实体。各个实体具体的描述E-R图如下。